高密市教育局建立干部选任新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 王鹏飞 徐连勇)不久前,高密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公开考选教育干部,共选拔出39名教育后备干部。
  从今年年初开始,高密市教育局着手制订完善《关于规范教育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事规章制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在这次教育后备干部公开考选中,该市教育局着力把好“四关”,切实落实教育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
  严格程序,把好“审查关”。按照“个人申报、民主推荐、组织审查”相结合的程序,在个人申报、单位民主推荐的基础上,该市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报考人员进行了严格审查,从300余名报考者中,确定符合条件的176人。报考人员全部来自教学一线,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周密安排,把好“考试关”。这次教育后备干部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写作能力、教育教学实践等。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分学段确定52名同志参加面试,就“学校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学校计划或部门计划在制定与执行方面应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如何有效破解学校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等命题进行了现场竞职演讲。最后按笔试占60%、面试占40%计算考试成绩,根据成绩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考察对象。
  全面考评,把好“考察关”。考试结束后,该市教育局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座谈了解、民主测评、个人交谈等途径,对被考察对象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考察报告。考察结束后,综合笔试、面试、考察等情况,最终确定39名教育后备干部,并通过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公平竞争,把好“使用关”。该市教育局建立了教育后备人才库,把后备干部全部入库统一管理。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从中选拔优秀者补充到教育干部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