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3亿教育投入惠民生
发布日期:2010-02-2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164次
本报记者 任甲斌
“党的惠民政策确实带来了实惠,让我们这些有困难的家庭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了。”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北峪村学生毕文凤的家长在领到秋季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款后激动地说。据统计,2009年,莱芜市教育总投入超过3亿元,把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民心教育惠民生。自2008年以来,莱芜市以农村标准化学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在首批投入使用的羊里中学、苗山中学、高庄中心小学,高标准的校舍,配置全新的特种教室,让记者看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农村学生带来的实惠。
羊里中学坐落在农村,却是一所文化底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特种功能室、各种实验器材齐全。学校建有高标准的餐厅,从学生教室到办公室全用暖风机取暖,学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苗山镇教育办公室主任何鲲说,从2008年5月份开始,莱城区投资1560万元完成了苗山镇中学一期工程,这个数字相当于全镇两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学校配备了标准化实验室,建成了高标准宿舍楼。现在,不仅本地的学生不再拼命往城里学校挤,反而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学生来上学。
在继续完善已有的标准化学校的基础上,2009年,该市又重点推进了高庄、牛泉、方下、大王庄、和庄等乡镇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6亿元。现已完成建筑面积34667平方米,完成投资4683万元。同时,按照《2007~2009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规划》,全年计划新建、改扩建11所学校,维修7所学校,均已全部完成。
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
不久前,莱芜市陈毅中学举行贫困生救助仪式,286名贫困生分别领到了100~200元不等的救助金。学校每年从福根奖学金中拿出10%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本次共发放救助金23900元。
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在继续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的基础上,该市又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的住宿费。全市30所学校的1895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享受到了免除住宿费政策。
高莹是莱城工业区口镇中学初四(7)班的一名寄宿生,她告诉记者,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有病,家庭非常困难。虽说每学年的住宿费只有100元,但免除了这项开支,对她这样的家庭来说也减轻了一些压力。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莱师附小校长刘慧勤告诉记者:“学校下岗职工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我们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定,每学期都有120多名学生享受免除课本费的优惠政策,占学生总数的8%。”而在地处农村的钢城区里辛一中,学生们不但享受到了免课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住宿费的政策优惠,学校每学期还为贫困生补助375元的生活费,“两免一补”成了“两免两补”。
同时,该市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进行补助,对农村户口的全部中职生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中职生实行资助,金额达1000多万元。
优质师资城乡互动
“俺们也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了!”莱城区大王庄镇大槐树小学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去年暑假一结束,新招聘的专职音乐教师王菲便来到这所农村小学任教。
莱芜市积极建立科学的教师补充机制,2009年,全市共招聘教师254人,全部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与此同时,该市选派46名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城乡学校交流。城里教师下乡“传经”,农村教师进城“学艺”,城乡学校帮扶和教师“双向交流”运转效果良好。
2009年以来,莱城区16所城内学校与乡镇学校结为发展共同体,每年城内学校派校级中层、一线骨干教师到共建学校支教,相应地乡镇学校中层、教师到共建学校挂职和学习。同时,城内学校的省、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与农村相应共建学校教师开展“一帮一”活动。进一步完善“城乡互动”的同步教研机制和教研网络,2009年共组织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送课下乡”500余节,3000多名农村教师到城内学校参加了教学开放周和公开课活动,全市初步实现了教科研一体化。
“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我们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乡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莱芜市教育局局长陈灿群告诉记者。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