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本报记者 王万刚
  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在临朐县沂山风景名胜区,人们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在认真考察、研究沂山的生物种类、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原来,这是沂山镇海尔希望小学的学生在搞综合实践活动。
  临朐县境内有山旺化石、老龙湾、沂山、石门坊等名胜古迹,又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奇石之乡”之美称,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临朐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小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沂山变成“大课堂”
  地处沂山脚下的海尔希望小学,充分发挥沂山丰富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了植物探究、自然景观探究、人文景观探究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在植物探究活动中,全校师生共统计整理了沂山野生植物349种,并在校园里开辟了沂山植物园,移栽种植沂山植物200多种,既锻炼了学生的种植能力,又方便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该校还充分利用沂山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了“沂山的传说”、“寻访沂山历史名人踪迹”、“沂山摩崖石刻铭文考”等主题探究活动和“关注东镇庙,保护沂山文物”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沂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对如何保护沂山文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山旺化石变成“活教材”
  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世界罕见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至今这里已发现各类生物化石十几个门类700多属种。
  地处山旺地质公园西侧的龙岗镇福和希望小学,通过开展“山旺化石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了解了化石种类、化石形成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学校专门开设了山旺化石研究课,定期组织学生到山旺地质公园就“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内部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使每名学生都能对当地地质的历史变迁、生物种类的进化、古地理古气候等有所了解。
  学校还通过举办摄影绘画大赛、演讲比赛、小戏演唱比赛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化石的了解。先后开发了《山旺化石的成因探秘》、《山旺地区的地形变迁》、《我们的地球日》等校本教材,形成了宽厚的课程资源和独特的教材体系。
山果树变成“知识树”
  “生长在山区农村的学生,是被长辈们用山果喂大的,但部分学生对各种山果树的基本知识却比较陌生。开展山果树研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山果树的管理技术,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冶源镇平安峪小学校长卢文政对记者说。
  该校充分利用果树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山果树的品种数量、分布情况、生长规律、经济效益等研究作为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了“家乡山果树的科学调查与实践”校本课程研究。首先,以学生居住村为单位划分成的4个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头对学校辖区4个自然村的果树种植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选出李子树、杏树、桃树、苹果树、山楂树、柿子树等12种果树作为研究对象。接着,学校根据不同季节果树的生长、管理特点,组织学生分别学习剪枝、施肥、灭虫、疏花疏果、套袋、追肥、摘果等技术。冬季,他们还组织学生学习田间管理和疏松土壤等技术。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果树的生长规律和管理措施。2009年,学校编辑的《家乡山果树的科学调查与实践》一书分别荣获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二等奖和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六年级学生尹瑞成发明的大棚塑料薄膜固定器荣获山东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临朐县教育局局长杜全平告诉记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灵活的课程,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次研讨会”上,该县教育局作了题为《发挥主导职能,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的经验介绍,并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授予“全国先进实验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