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创建快车” 驶向幸福明天
发布日期:2013-01-2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405次
本报记者 胡乐彪
“峄城区达到了‘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各项标准。”2011年12月2日,在枣庄市峄城区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验收反馈会上,验收组负责人宣布了这一结果。
从当年3月份启动到创建成功,短短300天的凤凰彩票,峄城人上上下下付出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
作为经济欠发达区,峄城区经过努力工作实现了教育“起点公平”。
“强筋壮骨”让农村学校“挺直腰板”
峄城区阴平镇上郭小学原有的教学楼都是危房,电教设备几乎没有,操场也坑坑洼洼。自从开始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后,学校硬件可谓“脱胎换骨”:政府投资新建的教学楼高大气派;建成了标准的田径体育场,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多媒体设备进了课堂,现代教学设备实现与城区学校同步。
“过去,农村学校各方面的条件与城区学校相比,的确有不少距离。现在好了,我们一点也比不他们差,校长们的腰板也能挺直了。”峄城区底阁镇教委主任李庆吉说。农村学校在经历了合并、新建后,不仅旧貌换新颜,而且修建了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等。看到学校的变化,不少家长在孩子升中学时,打消了往城里去的念头。
这些变化肯定与投入分不开。一年下来,峄城区投入资金3.5亿元。作为一个只有38万人口、年地方财政收入不到4亿元的省级贫困区,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的确吃力。
不过,峄城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集全区之力推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使学校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都达到了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
该区教育局局长孙中军介绍说:“仅2011年,区政府就一次性投入2亿元资金,新开工学校建设项目35个,新征土地220亩。在短短200多天的凤凰彩票里,完成了8.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任务,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快速改善。”
与此同时,该区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为学生配备微机3000余台,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800余台,新建改建网络计算机教室50口,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所有科任教师人手一机,所有中小学均建成了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或城域网,搭建起开放性网络化教育平台。新建小学科学实验室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室88口、中学理化生实验室33口,购置综合实践器材488套、橱柜560个,新配备音体美卫器材1.2万件(套)。
在枣庄二十八中图书室,记者看到,一排排书架、一本本装帧精美的图书,将图书室装饰得很是气派。
“目前,峄城区每一所学校的内部设施都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超过城区学校。”峄城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现在的峄城教育,校舍建设标准化、内设装备现代化、常规装备优良化已不再只是一句空话。
队伍建设助力教育内涵发展
要实现教育“起点公平”,需要破解的不只是校舍、办学条件方面的难题,师资、管理和机制构建等更为重要。
为此,峄城区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实现办学水平的均衡。针对学校间师资力量的差异,峄城区建立了师资流动均衡配置机制,每年都选派一批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支教。实行名师共享制度,鼓励名师到薄弱学校支教;设立了“教研协作区”,开展分片联合教研,扩大了名校、名教师资源的辐射作用。
“周老师的课生动、活泼,我们可喜欢上了!”这是阴平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教师周军的评价。周军是2011年从城区学校来到阴平镇支教的。他除了带来城区教师的新理念,也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上课之余,周老师还帮助其他老师磨课,从而带动了身边一大批教师的成长。
近年来,该区先后有40余名不同层次的教育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有近100位教师被交流到区直学校任课锻炼,派出80余位城区学校教师赴农村支教。在这个过程中,共培养出2名“齐鲁名师”和“齐鲁名校长”、7名“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十佳校长”、28名“市级教学能手”、153名“市课改标兵”。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教科研等方面起到了骨干示范作用,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该区还大力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建立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域名师等分梯级、成序列的名师评选机制,对评选出的“峄城名师”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区政府又设立了60万元的“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和培训。
谈起教育均衡的最新变化和策略,区教育局局长孙中军说,峄城区不断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学校缺编问题。自2009年以来,该区从大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200多人充实到农村教学第一线,并先后调配2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使农村教师队伍终于流进了多年来的第一泓活水。
在注重为学校“输血”的同时,峄城区更注重提升学校的“造血”功能。区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全部用在了干部、教师培训上。2012年暑假,北师大研究生班落户峄城,从全区众多教育管理者中选拔出来的41名“精英”,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高质量培训。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来自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的培训,接触前沿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
从“有所担忧”到“安心从教”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的“稳定”始终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他们担心工资不及时到位,担心住房公积金不足额发放,担心没有医疗保障。
近年来,峄城区十分重视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尽管财政不富裕,但他们落实教师待遇不含糊,凡政策规定的工资待遇一分不少。2008年以来,累计为农村教师增资7次,人均月增资1698元。仅2010年就为农村教师增资3次,人均月增资600余元。该区统一了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并按区直统一标准发放了取暖费。目前,这里的农村教师平均月工资达到3800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按照区直标准为广大农村教师建立起个人医保账户和养老保险账户,统一城乡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真正实现了县域内统一标准、统一津贴、统一补贴、统一社会保障政策。待遇的提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
“原来托关系、走后门,想往城区学校、区直学校调动,现在不想了,因为城乡教师工资收入标准完全一样了。”家住城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孙启林老师告诉记者。
教师们收入增加后,也学会了享受现代生活。很多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城区购买了房子,有些教师还购买了私家车,每天开着车上下班。
“到市场买菜,你最好不要说自己是老师,否则,人家卖菜的会贵一点卖,他们说老师有钱。”李增兰老师笑着说。正如李老师所言,在峄城区,教师已成了人们羡慕的职业。
针对一些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有评先树优与己无缘的担心,峄城区还制定了在晋职、评先、评优上向在农村作出成绩的教师倾斜的政策。这些都解除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从教。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