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记者共同的家

任甲斌
  10年前,当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第一次在《山东教育报》上变成铅字时,内心的那份激动至今记忆犹新。
  10年来,在责任的驱使下,作为《山东教育报》莱芜教育局记者站第二任站长,我紧跟全国和省、市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立足莱芜教育的实际,突出当地的教育特点、办学特色,及时总结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各级各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探索,大力宣传、推介全市在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理想课堂建设、缔造完美教室等方面的经验成果。
  好的教育新闻来源于活生生的教育生活和实践。作为记者站站长,我组织记者、通讯员深入基层采访,借助媒体的力量,为当地的教育改革发展摇旗呐喊。10年间,我们及时推介报道了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获得者毕淑娟,全国优秀教师崔军华,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朱丛檀,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丈八丘联小的校长董春玲,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敬业奉献好人韩立菊,齐鲁名校长陈传军、张伟,创出全省“走班制”教学经验的莱芜十七中学王凤军等。他们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故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扎根基层勇于开拓的艰苦创新业绩,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莱芜乃至全省教坛熠熠生辉,在全省、全市都引起了较大反响。
  10年来,我们记者和通讯员的共同感受是,《山东教育报》版面设计特色鲜明,内容贴近实际、贴近校园、贴近师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10年间我们在《山东教育报》上所作的新闻报道,汇总起来就是当地教育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
  10年来,《山东教育报》始终是我汲取营养、开拓进取的厚实沃土。编辑部每年都组织学习研讨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交流各地的经验做法,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请资深编辑、记者现身说法,极大地开阔了市县记者的眼界,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也加强了兄弟市县记者站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多方面提高了各地记者和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其间,我市建立了市、区、镇、校四级通讯员队伍,组建了宣传网络。目前,这支队伍中,已经有多人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有学校副校长、校长,有教办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是《山东教育报》为他们提供了平台,让他们转变了观念,提升了个人素质,提高了能力水平。尽管因工作需要,记者站人员调整频繁,可大家还时常聚到一起交流,关心《山东教育报》的发展,时刻铭记《山东教育报》的激励和鞭策。大家始终认为,《山东教育报》是山东教育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新闻记者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