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教体局:群众的每个小建议都要听

  本报讯(通讯员 贾彦鹏)“没想到我去年的建议竟然被采纳了!”办理过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李敏娇日前激动地告诉记者。
  2012年,李敏娇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因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在办理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细节难题。“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只有一间屋,太过狭窄,而且离公交站点步行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办理中心还是在四楼,等候都要在楼道里,大热天的很不方便。”这是去年8月份她在办理助学贷款时写在留言簿上的意见。“每年办理助学贷款都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同学们一分钟都不想在外边多呆。当时我只是随便写写,没想到他们还当‘真事’了。”她说。
  李敏娇所说的留言簿就设在局机关大门入口处,每一名办事人员进出大门时除了要登记个人信息外,若对机关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有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写下来。而自去年起,该局分管副局长孙成仁的日常工作也多加了一项,那就是每天下班前都要浏览群众意见并在最短凤凰彩票内回复落实。
  针对李敏娇的建议,今年该局在办理助学贷款前,经过反复权衡,选定了临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间二楼教室当作贷款办理中心。中心离最近的公交站点步行只有5分钟的路程,还安装了空调,增加了排队休息椅,工作人员也由去年的3人增加到6人,饮水机、一次性纸杯等贴心小物件也是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学生随时交流咨询,该区除公布咨询电话外,还专门建了一个“河东区生源地贷款群”,并在网站“贷款须知”中明确提醒。
  “留言簿就是我们的民心簿,对于群众的合理建议我们必须听,而且一定要改。”在近日召开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会议上,该区教体局局长李西宝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