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绿色教育风帆

本报通讯员 刘云龙 王玉玲
  近年来,寿光市羊口中学坚持“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绿色生态氛围。精彩的社团、自主的管理、开放活跃的校园文化、高效快乐的绿色课堂、和谐共融的生态环境,处处呈现出绿色、人文的魅力。学校因此被授予潍坊市绿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称号。
  学校关爱学生生命质量,推出“自省卡”,让学生不断反省、修正自身行为,从而步入“明理——定标——实践——反馈”的良性循环。他们民主制订班规班约,如《学生综合性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制度,渗透人文情怀,使制度管理从有形约束渐次演进到内在自律,从而形成师生共识共为的校园制度文化。他们实施“一线四法”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运用学生家长通话法、八类群体学生家访法、问题学生访谈法、教师妈妈帮扶法,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有效关怀和科学指导。
  学校注重构建绿色文化氛围。广场上,《二十四孝图》组成了孝道文化长廊,提醒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教学楼门厅内,金色铜字“明理修身,勤学立德”,似暮鼓晨钟,引人深省;古老竹简呈现的是“博学厚德、知行合一”的校训和“为每名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无限空间”的育人理念。教室里,都建有“节能角”、“图书角”、“成长展示台”,每一个角落都流溢着师生的自然和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近年来,学校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推行“德育为先,以行聚德”的德育模式,从而达到自主教育、个性培养的目的。该校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扎实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譬如,针对学生挑食、浪费现象,开展“浪费粮食何时休”主题班会,一场以“吃光盘中餐,聚集正能量”为主题的“光盘行动”迅速在全校铺开;发掘和整合地方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羊口祭海节”,开展清明远足文明行活动,组织学生到卫东盐场了解海盐生产过程,到化工园开发区进行空气监测化验;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下设安全纠察队、卫生督导队、文明礼仪监督岗等,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示、纠正;实行班主任助理制、班务承包责任制,设立卫生部长、纪律委员、环保部长、回收公司经理等多个职责岗位,使每名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格局。正如班主任胡明泉所说:“在自主管理中,同学们的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得以增强,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就感。”
  学校定位“绿色”、“生态”境界,组织教师到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龙源中学取经,让教师现场观摩先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理念转变,积极打造“绿色高效课堂”。经过两年摸索,学校形成了“六五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六”个环节,即课前预习、目标定向、模块处理、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小组评价;模块处理“五”个步骤,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课堂行为“五”个落实,必须使用导学案、必须使用小组合作、必须达标检测、必须主动展示、必须小组评价。该模式将“有效教学,提质增效”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课堂关注点由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转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智慧学习”。
  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有效开发学生内驱力的“第二课堂”。学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治的模式,建成了科技类、艺体类、文学创作类、生活教育类等14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每天下午活动课,学生们都会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走进属于自己的“部落”。特别是该校利用地处渔业重镇羊口的优势,把渔网编织技术纳入校本课程,并组建成立了海风网社。目前,很多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网绳编织的相关技巧,也成了家里的技术能手。丰富多彩的的社团,已成为莘莘学子的梦想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