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督导”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本报通讯员 李艺
  近年来,潍城区大力推行责任区挂牌督导制度,将全区50处中小学和86处民办办学机构科学划分为9个督学责任区,在全区建立起了无缝隙全覆盖的督导服务体系。责任区督学不定期深入学校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农村校舍改造等一大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带着政策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再带着办法下去”成了潍城督学责任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局长变身“总督学”,干部成了“服务员”
 
  “作为教育局长,除了要抓好各项教育惠民措施落实外,还要走出机关,多接地气,及时了解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校解决困难,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潍城区教育局局长扈文江说。2012年5月,扈文江上任伊始,就亲自担任第一、第二责任区督学,负责为西关街道和经济开发区所有中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服务。
  局长亲自担任督学,为责任区建设工作树立了标杆,潍城区教育系统广大机关干部纷纷行动起来。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有40余名干部担任区级督学。为确保将责任区挂牌督导制度落到实处,潍城区从严格督学人员选拔入手,对督学人员的审核、任期、职责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区级督学主要由教育行政和教研两部分人员构成,由区教育督导室审核、聘任,任期三年;校级督学由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教管办、学校推荐,区教育督导室聘任,任期同区级督学。每个督学责任区配备3~4名区级督学,并分别指定1人为责任区总督学和责任区组长。总督学对本责任区督导工作全面负责;组长重点组织好本责任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工作。责任区在学校门口均公示有督学姓名及联系方式,实行挂牌督导。如今在潍城,每个机关干部俨然成了基层学校“服务员”。
 
    责任督学沉到一线,助推重大问题解决
 
  西关中心小学教学楼等4个项目现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于河实验中学、北关中心小学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一个个教育惠民项目的建成,少不了一个个奔波在教学一线督学的功劳。他们通过在基层学校调研帮扶,查准摸实学校发展难题,共同商量研讨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助推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2013年以来,潍城区累计投入资金1.1亿余元,重点推进了新建改扩建学校、学校加固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32处学校通过了市级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3处镇街通过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镇街”验收,全区教育硬件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督学沉到一线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责任区督学有时会突然‘造访’,所以课下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备课。这种听评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速了我们专业素质的提高。”说这话的是潍坊外国语学校一名刚走上讲台的英语老师王姗。2013年,全区20位教师应邀到陕西榆林等地送课,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到潍城专题学习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
 
    “三自四禁五不定”,依靠制度抓长效
 
  潍城区注重加强对督学人员的规范管理,印发督学工作守则,制定了“三自四禁”工作纪律,即食宿自理、车辆自备、费用自出;严禁被评估单位人员陪餐、严禁督导评估人员饮酒、严禁接受馈赠礼物、严禁接受被评估单位的宴请;探索实行了“五不定”工作法,即到校凤凰彩票不定、次数不定、在校检查凤凰彩票不定、校际检查内容不定、检查方式不定。
  制度的刚性约束,既为督导人员排除干扰、秉公执法提供了保障,又切实减轻了基层学校负担,同时也有效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以督导促规范,以检查促整改,以评估促长效”的科学化督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