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非遗”文化的济南范儿
发布日期:2014-04-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524次
本报记者 陈敏
栩栩如生的面塑、惟妙惟肖的剪纸剪纸、妙趣横生的皮影戏……近日,10余位最代表泉城文化特色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济南市天桥区大桥镇中心小学,为师生们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传承人精彩的表演、精湛的技艺令师生大饱眼福之余,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文化要素和艺术特质,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济南市通过课程开发、社团活动、特色教育品牌建设等形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形成独具济南特色的校园“非遗”文化。
教材DIY,
丰富“非遗”课程菜单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本课程选修单上,列着剪纸、烙画、陶艺、书法、国画等课程。这些课程使用学校自主创编开发的教材,以学校教师授课为主,同时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授课辅导。由师生创作的剪纸、烙画、陶艺等作品,多次被作为艺术品赠送给外国友好学校及友人。
据学校教导处主任刘庆华介绍,截至目前,学校共开设“非遗”文化类校本课程6门,仅2013学年选修学生人数就达1100余人。“学生对‘非遗’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次校本课网上选课都场面火爆,有些课程,比如陶艺,绝对会在两分钟之内报满。”刘庆华说。
“工艺烙画”校本课是该校“非遗”特色项目课程,开设于2010年。烙画课师生曾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展演活动,展示传统的烙画技艺。当被问及学习烙画的感受时,学生王前说:“烙画课让我对传统民间工艺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机会,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主讲教师林伟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艺术门类之间根脉相连。工艺烙画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将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济南二中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师生的剪纸作品。该校“团花剪纸”校本课程于2007年创设。主讲教师郭严曾前往芬兰友好学校交换任教。
艺术传承,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名片”
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推广普及,济南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高洪波说,济南市倡导以社团活动和艺术展演等形式,让广大师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参与中领略艺术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济南回民中学教师高培芬,2007年6月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学校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高培芬古琴艺术工作室”,开设校本古琴课程。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为高等院校输送数十名专业人才,师生多次参加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欢乐中国行、央视网络春晚等大型演出。古琴课成为该校特色文化的新“名片”。
济南纬十路小学则是一所远近闻名的京剧特色学校。该校于2005年与济南市京剧院联合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少儿京剧团——济南市少儿京剧团,把京剧艺术引入学校教育,组织教师编写了《走进京剧》教材,在全校开设了京剧课,在27个班级确立了京剧艺术研究课题,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京剧艺术节。学校被教育部、文化部联合授予“京剧传承基地”称号。
“除此之外,济南博文学校的“书法艺术节”,济南舜玉小学的“藏书画艺术节”,济南稼秆学校、济南南辛庄小学的“陶艺节”、“泥巴节”都坚持了多年,很好地扩大了民族文化教育的受众,也成为学校“叫得响”的特色品牌。
鼓子秧歌,
让“农村娃”舞上天安门
在商河县殷巷镇帽杨小学的操场上,记者看到,伴随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学生们做起了自创的“少儿鼓操”。为做好鼓子秧歌的校园内普及,2008年,帽杨小学将鼓子秧歌设为校本课程;2010年春天,又将鼓子秧歌的基本动作改编成了8节少儿广播体操。校长石立武对记者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如果不从孩子抓起,商河鼓子秧歌就失传了。把鼓子秧歌引进校园,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又能带他们走出校门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鼓子秧歌传承下去。”
商河鼓子秧歌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间文化的艺术奇葩被引进校园之后,也带领着学生们走出了乡村。2013年6月,在由全国关工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万名青少年文体展示”活动中,商河300名农村娃身披红绸,鼓挥伞舞,将鼓子秧歌舞上了天安门广场。
“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曾经是块短板。现在随着‘非遗进校园’的推进,各地发掘培育当地民俗特色,让灿烂的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既保护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摸索出了一条农村艺术教育的好路子。”高洪波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济南市涌现出一大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和文化传承学校。有3所学校被授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示范基地,9所学校被授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示范基地。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教育资源和强大生命力,不断探索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传承文化中育人,在育人中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让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市教育局副局长朋星说。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