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倡美德

本报通讯员 单珊
 从1个创意“金点子”发展到3家“诚信驿站”,从1人发展到70余人的诚信爱心团队,从2010年4月至今,山东交通学院“诚信驿站”与学校近2万名师生相伴相守已4年。在社会舆论的鼓与呼中,在学校的精心培育和推广下,在师生的鼎力支持与见证下,“诚信驿站”作为弘扬诚信文化、传播诚信正能量的一面旗帜和典型代表,践行诚信经营,投身社会公益,打造诚信校园。
创意“金点子”:砥砺前行
  2010年4月,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大二女生孙凤慧在校园内学生生活区摆放了一张简易的电脑桌、若干文具、一个收款用的纸盒、一张不到1平方米的宣传板,实行无人导购的经营方式,挑选、付款、找零全由顾客自理。这是最初的“诚信驿站”。
  “‘诚信驿站’不仅彰显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强精神,无声地呼唤诚信,而且坚强地践行诚信。它是滋养人心的一股暖流,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够操作、极具启发的‘金点子’。”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娄进举说道。
  “诚信驿站”自创办伊始就吸引着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热议,在获得人们好评的同时也被人怀疑过。此后一段凤凰彩票,社会媒体对小店的跟踪报道一直未曾间断。原因在于,“诚信驿站”在经历了创办之初被“校外的大爷洗劫一空”等事件,度过了与师生的磨合期后,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坚强地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到2011年底,“诚信驿站”在长清校区和无影山校区陆续增开了两家店面。
  “诚信驿站”能在校园里立住脚、火起来,得益于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群体所具备的较高素养,得益于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校园文化强势氛围。
完成华丽“转身”:投身公益
  经过半年的运转,“诚信驿站”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和资金链。在诚信爱心团队成员心里,“诚信驿站”一路走来,受益于广大师生的支持和信赖,是师生的诚信之举让“诚信驿站”赢得精彩、赚出未来。其实,“诚信驿站”属于全体交院人。至此,“回馈师生、回馈社会”的想法在师生们的心里已经萌生。
  2010年下半年,“诚信驿站”感恩回馈活动频繁出现在校园里。“每周进价销售日”迎得师生好评一片,关爱济南市26中农民工子女义卖活动、爱心捐款活动也纷纷开展起来。2011年10月,首届“诚信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从事小本生意、崇尚薄利多销的“诚信驿站”把一年多凤凰彩票积攒下来的1000元助学金资助给汽车工程学院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这一事件也标志着“诚信驿站”走上了公益之路。
  4年来,“诚信驿站”的八成盈利都用作公益。他们颁发了两届“诚信助学金”,共计3000元,资助该校贫困大学生4人,资助长清区实验小学学生2人;开展了5次感恩回馈活动,回馈金额达到1500余元;开展义捐义卖活动,组织爱心募捐活动,募捐资金2000元;给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00元……
  4年来,诚信爱心团队成员分文不取,义务服务,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为维持“诚信驿站”的正常运转,他们事无巨细、全心投入,每天都盘点对账、采购进货、整理货品、清扫卫生。同时,他们精心组织策划以弘扬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定期开展与交校路小学学生结对帮扶、爱心支教、去老年公寓慰问演出等公益活动。在他们身上,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风范和积极回报社会的责任担当。
打造文化品牌“诚信交院”
  2012年9月,学校自主设计的“诚信驿站”在长清校区落成并启用。它的建成,使之真正成为该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诚信教育基地。它承载了学校“文化景点”、“地理标识”、“靓丽名片”、“示范窗口”、“教育基地”五种使命,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文物保护、文化创意、内涵提升、环境整治”四大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站加油!”“今天拿了一份报纸,没带钱,明天一定还上!”……“诚信驿站”的留言册4年来一共换过8本,500多页A4纸上留下了数千条留言。走进“诚信驿站”的,有学校的领导、教师,有重回母校的校友,还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诚信爱心团队成员和这些虽未谋面却毫不陌生的人通过留言簿进行友好互动,彼此通过“诚信驿站”慰藉心灵,传递诚信之风。这也让“诚信驿站”增添了更美的光环。
  在“诚信驿站”金字招牌的辐射下,在诚信爱心团队的感染下,学校逐步推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校报开设了“诚信文化”专栏,广播站定期播放诚信故事,社团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大学生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诚信驿站”从一个5层的自助售物柜起步,扩展到今天的诚信理念遍布校园。食堂诚信窗口、诚信自行车、诚信水站、诚信报摊、诚信考场等,无一不传播着大学生的诚信美德。
  今天,“诚信驿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诚信团队大家庭。当记者问团队成员“加入这个团队,你们最想得到什么”时,他们回答的关键词就是“诚信品质”、“感恩之心”、“团队精神”和“坚守的力量”。他们说:“这些是精神灵芝,是无价之宝。”
 
  编后评:无人照料的小店,从没丢过一分钱;无人监督的大学生,从没丢过一次脸。你尊重我,所以我必须自尊;你信任我,所以我不能失信。一个小小的店面为社会诚信的大文章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板,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