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努力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黄伟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山东农业大学师生认真实践,努力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
  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体系。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挖掘各门课程的文化内涵。马克思主义学院开通了思政课微博交流平台,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受到青年学生欢迎。同时,学院启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力求推出有价值、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山东农大“齐鲁大讲坛·山东农业大学分坛”、岱下文化讲坛、名家讲坛、青年论坛等教育平台运行多年,在师生中有良好的影响力。利用这些平台,学校积极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讲。
  培育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是有效途径。学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实训教育基地;通过主题演讲比赛、知识讲座、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学院结合实际,彰显特色,设计活动200多项,引领学生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农学院利用新媒体中心,实时更新最新资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保学院在主题班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风建设、班级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结合起来;资环学院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学生创作的三字经、寓言小故事及新闻评论等生动感人;林学院开展“雷锋精神润心灵、志愿服务显真情”主题征文活动,学生们在义务劳动中学习雷锋精神;多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等,探望残疾儿童,慰问革命前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山东农大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大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育人作用。大力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在重大节点、重要场合升国旗、唱国歌,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纪念活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意识与文化实践紧密衔接,使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文化自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还注意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对接到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完善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学术道德评价制度,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道德模范王钦峰、孙莎莎,省优秀青年龚海涛、李豪杰、刘艳玲等一大批模范人物来农大作报告,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山东省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全国高校师德标兵王振林教授,经常来校为师生作人生报告,分析农业的光明未来。学校积极培育和选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以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引导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