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之光洒满校园

本报通讯员 张智宝 孙爱蓉
  “这里的老师都是诚信教育的活教材,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诺学生的事情必须做,办公室卫生、擦窗抹桌等活从不吩咐学生来做;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自己每天不忘‘充电’;要求学生讲究仪容,自己首先仪态端庄……”去年刚调入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中学的鞠海亮老师和记者说起自己对这所学校的感受,娓娓道来。
  近年来,地处农村的白芬子中学将诚信教育课程化、常规化、活动化,发挥出了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独特的教育价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白芬子中学依托名师工作室,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状况,编写了《诚信教育》校本教材。学校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规定了讲究诚信的一系列指标,特别强调学生的诚实守信表现是评价教师诚信度的重要指标,提出教师必须练师技、有师爱、讲师责、养师品。学期结束,按照学生评议占40%、家长评议占15%、教师互评占30%、评价小组评议占15%的比例,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进行科学评价,促进了教师诚信品质的养成。教师和学生约定的事总能付诸行动,譬如,定下来何时家访就何时家访、承诺不拖堂就必须下课前完成教学任务、承诺的班级奖惩及时兑现等。这在学生中形成了正能量,学生更容易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白芬子中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更是别具特色。老师们独创了“激情·达意·导行”教学法,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重新编排,融入了许多生活气息浓厚、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以情景模拟、主题发言、讨论辨析等形式,增加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如何让诚信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品质?白芬子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一是结合当代学生诚信治学、诚信做人、诚信交往几个主题,开展“三个一”主题班会,即开展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教室美化活动,出一期“做诚信的初中生”手抄报,举行一场“我讲诚信的故事”演讲比赛。活动结束,各班总结出诚信格言,口念之,日诵之,践行之。二是开展“诚信在我身边”签名活动。通过宣讲海尔集团“砸冰箱”、“三鹿毒奶粉”等正反方面的事件,学校让学生明白“真诚才能到永远”。然后宣读《班级诚信守则》,由学生在诚信条幅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宣誓要用自己的“诚”和“信”感动他人乃至影响整个社会。三是开展诚信知识竞赛和以“我与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四是开展以诚信亲子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五是开展班级“诚信之星”评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诚信做人、如何务实做事。初二学生孙诺说:“其实所有的道理我都懂,就是以前感觉‘诚信’离我很远,日常的很多行为扭曲了。通过最近这些贴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我明白了,诚信是培育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诚信就藏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有人说,教育需要两个过程:一个是认知发展和概念建构的过程,另一个是集体形成集团思维的过程。如果说教师榜样、课堂宣讲、实践活动都是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那么,“诚信流动班旗”的推出则是白芬子中学“重锤敲响鼓”促进班级集团思维形成、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举措。首先,学校通过竞聘方式,组建了学生会,然后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采取班级值周管理,结合常规百分考核,每天检查评比,实行班级干部定期轮换制,班组事务包干制,使学生管理横向到头,纵向到边。每周一升国旗后,德育处主任手中的六面流动红旗“花落谁班”,这个班除了享受全校投来的艳羡目光,全班同学人人还可得到一颗“诚信之星”的奖励。
  “诚信说话话动听,诚信办事事必成,诚信做人人受敬。”如今,白芬子中学的学子们只要经过校园里的这块格言牌前,总要驻足片刻。这些沉思的身影,成了这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百年老校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