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教育踏上同一“起跑线”

本报记者 戚景峰
  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安全舒适的学生公寓、宽敞明亮的食堂餐厅、宽阔平坦的塑胶运动场、崭新的大鼻子校车……不论是乡镇驻地的中小学,还是偏远山区的教学点,在沂南县,处处能感受到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新气象。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把最好的建筑建在学校。”这在沂南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了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有好老师,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该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实事,提升办学水平,让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城乡和校际办学差异明显缩小,让城乡教育踏上同一“起跑线”。
上下齐心,保障机制坚强有力
  1994年,沂南县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双基”工作验收,是全国贫困县中率先实现“双基”的县区之一。一晃20年过去,2014年,面对全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时机,沂南县积极启动并全力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能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和国家验收,再立教育发展里程碑?小县办大教育,既没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外部力量可以倚恃,一切全靠自己摸索。自去年以来,全县上下排除困难,加强协调配合,举全县之力推进实施,均衡发展工作推进迅速,超前完成了各阶段工作目标,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11月,沂南县顺利通过了省级初验。为确保顺利完成均衡发展规划,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全县30余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沂南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尽职尽责,全面做好指导调度,发挥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2014年度沂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县、镇街、村社三级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详细规定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推动义务教育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县政府常务会,排解难题。县发改、财政、规划、国土、住建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开辟了建设手续办理和资金筹集“绿色通道”,加快了工作进度。在沂南电视台《晚间新闻》中设置“党委书记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栏目,在《沂南通讯》开设专门栏目,及时宣传报道全县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工作进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资源扩容,硬件建设全面提升
  “端平一碗水”办教育,加强教育投入是关键。沂南县教育投入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带来农村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县的湖头中学就是其一。走在湖头中学校园里,看着漂亮的教学楼、规整的塑胶跑道,人们难以相信这是一处农村中学。结合全县城乡发展规划和行政村规模调整,该县对农村中小学重新规划布局,按标准规划校舍,配齐食堂、餐厅、厕所和操场,使农村所有学校校舍达到标准化。2009年以来,全县投资6.8亿元用于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在建校舍55万平方米,新建、迁建学校17处,新建、扩建幼儿园120处。特别是2014年以来,该县投资3.6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57个,其中楼房及餐厅项目131个、平房项目226个,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投资8300万元为学校配全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投资1483万元为每处中小学建设了合格的操场和篮排球场。同时,该县紧紧抓住创建“市级数字化校园”的机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投资1.3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规范化学校创建工程、“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建设和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等。目前,全县所有城乡学校均配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室多媒体、“班班通”等实现全覆盖。全县中小学生喝上了热水,吃上了热饭,用上了现代化的教育信息资源。
补短追长,软件配置同步优化
  “不仅要给每所学校配齐先进的教学设备,还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活力。”该县教体局局长李道宽说。为此,该县在扩大教师编制的基础上,增加机动编制用于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和短缺问题,对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实行“退一补一”;将80%以上的新聘教师输送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创建并推行城乡学校教育联盟,选调256名县直学校教师到偏远乡镇学校支教;打造名师团队,每年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建立农村教师补贴机制,制定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补助意见》,对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实现农村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与城区教师数量基本相当。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每年评选县十佳师德标兵等。全县先后涌现出全国师德标兵王绪堂等一大批师德高尚的模范教师。
  “实行联盟办学以来,我们学校和县二小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教师也开展流动教学。”湖头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杰太告诉记者。里庄中学与沂南三中实行联盟办学以来,里庄中学的学生再也不用担心音乐课没有专业教师了。城乡学校联盟办学,促进了县城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实现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盟办学实行捆绑式管理、一体化考核,让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以前,村里有条件的家长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现在,农村学校也盖起了新楼房、功能完备的实验室、音乐美术教室等,配套了齐全的体育设施,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样不少。这两年,有些家长还从城里把孩子接回来上学。”沂南县苏村镇中学校长甄景成说。如今在沂南县,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正伴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