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常为成大德
发布日期:2015-11-2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911次
本报记者 管恩武 尚峰
每天清晨,读书声在校园里飘荡;每两周至少看一部精选电影,让学生充实;校园里一面面“善”言“善”语的墙壁,成为一页页生动的“教科书”;数百篇博客“网络悄悄话”,是师生情感的自然流露……近日,记者一走进沂源县实验小学,就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命脉。”该校校长单连芬深知,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校长和领导班子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经营。他们既重视学校有形资源的扩展,更看重教育教学文化内涵的融入,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学校发展和师生生命成长的动力。
“善”文化教育与时俱进
单连芬是个老“实小”人,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历了学校一次次的蜕变,他一次次紧随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发展。2004年担任校长后,单连芬就苦苦思索: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这所山区学校应该如何发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去培养?
单连芬认为,学校文化是全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形成并丰富着所有成员的精神内涵,支配着其行为方式,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校长只有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上,才能更好地驾驭学校的未来发展。
实验小学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如何挖掘?单连芬带领全体实小人追本溯源。
学校所在地沂源,是古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沂源人”与“北京人”同期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之初。“人之初,性本善。”“善文化”代表着一种本色的人性,一种道德境界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善文化”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由远及今,沂源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沂蒙精神已经在这块红色沃土里深深扎根。时代楷模朱彦夫、全国优秀教师李振华、爱心助学的道德模范江照云、奥运射击冠军杜丽等身边模范不断涌现。
从学校自身看,实小始建于1945年,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1960年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1978成为首批省重点小学,1994年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因艺术教育成绩突出,被誉为“齐鲁小教一枝花”。学校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培养合格学生到让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的转变;从单一的国家课程到丰富的校本课程的转变;从艺术兴趣小组到丰富的选修课程、全方位立体化教育的转变。“善文化”的提出和践行,是学校厚积薄发、与时俱进之举。
教师要做“善”的表率
“学校人手本来就缺,每逢期末素质检测就会特别紧张。曹守凤老师已经请了病假,看到我安排监考老师还缺一个人,主动要求坚持一天;孙晓燕老师患肠胃炎,在医院输液,打来电话,希望调调顺序坚持监考。老师们自然流露的善小行为,几乎没人留意,但就是他们的顾全大局保证了学校的高效运转。”
这是教务处主任王玉良在学校校园管理平台开设的“善行义举榜”栏目上发表的记述教师“善行义举”的文章。为弘扬“善”的精神,学校要求校委会成员每周写一篇发生在身边的、有代表性的“善行义举”文章,并发表在“善行义举榜”栏目上,让教师的善行义举“上榜”,引导教师把教育作为善事来做,积小善为大善,传播正能量。
在单连芬看来,建设一个同心同德、善于合作、执行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集体是打造高水平学校文化的关键。学校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沂源县实验小学教职工业绩考评方案》,从工作量、工作岗位、工作绩效等方面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厚酬。学校以《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和《班级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为抓手,实行学校领导包级制和分管校长责任追究制,使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被管理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校园管理平台和教师博客群上了解学校发布的各项信息,保障政令畅通。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按民主程序进行决策,让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日常事务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决策做到民主科学。学校还设立校长信箱、办事公开栏,开展“我为学校献计献策”活动,下发《家长征求意见表》等,及时征集各方面的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每年,学校都要在教师中开展“善之星”系列评选活动,真正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学校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6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2人受省级表彰奖励,2人被评为市级教育专家、市名师;全校教职工连续三年每人与一名贫困学生手拉手,救助学生420余人次,落实助学款84000元。
积“小善”而为“大善”
“斑马线,过道口,人行道上我们走。红灯亮,不能溜,你想违反我说no!让我们,快行动,看见绿灯go!go!go!”实小的学生们经常边玩安全扑克牌边吟诵安全儿歌。
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大事。实小创新形式,组织各班主任带领学生精心设计制作安全教育扑克牌。每张安全教育扑克牌正面是校徽和“三风一训”等“善文化”教育名言,反面是小学生安全教育儿歌。安全教育儿歌分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8个主题,共54首,让学生在游戏间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
实小教师就是用这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用由“善”而生的“博爱、责任、乐群”人格魅力,点燃、呵护、影响、感染、带动学生追求“善”。
学校引领教师在课程和课堂上下功夫,出台了《沂源县实验小学课程设置方案》,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各类活动课程,将原有的日常综合教育活动、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等课程化,形成了安全教育、爱家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学校积极建构民主、合作、互动的理想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自2006年9月起,学校推出了“爱家乡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一个课时进行学习。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编家乡教材、唱家乡、赏家乡、赞家乡、慰问家乡、研究家乡等一系列爱家乡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学校制定了《沂源县实验小学关于对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规定》、《校园百善之星评选办法》等善行激励制度,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每年在“六一”节和新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校校委会成员随身带着“善行激励卡”,发现学生的善行就发给学生一张。“善行激励卡”可累计升级,换取精美礼物或书籍。小小“善行激励卡”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学生日行一善,积小善为大善,由大善及大爱。全校少先队员常年坚持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先后救助校内外贫困小伙伴4300余名,落实资金累计20余万元;汶川大地震时,全校2000余名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一次捐助36000多元。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