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评选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发布日期:2015-12-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227次
本报记者 胡乐彪
“优秀教案贴近教学、指导性强,可以让我们偏远山区教师分享到城里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刚刚获得枣庄市数学课评比一等奖的山亭区冯卯镇温庄小学教师王科深有感触地说道。
“2008年,全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响后,我们通过建立以课程实施为基本抓手的推进机制,以‘学、查、纠’为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实行多元化的学生培养机制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促进了全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该市教育局局长张磊说。与此同时,制约全市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教学管理队伍水平不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教学质量在区域间、学校间严重失衡,等等。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实现“增效减负”呢?2012年,经过充分论证,该市教育局决定启动全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为确保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教案质量,枣庄市教研室着手进行了“顶层设计”,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出台了《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并为所有学科提供了样案。同时,还建立了“一个主题(研课标、钻教材、磨教法)、两个机制(三级联动责任制、考核奖惩机制)、三个目标(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四轮驱动(分四个学年度建起课程资源共享库)”的“一二三四”评选工作思路。
根据这个思路,该市要求全市中小学任课教师在全面熟悉、掌握课程标准,清楚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等方面的基础上,对课堂预案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并提出适合的教学策略,形成教案。对教师写出的教案,则要经过校、区、市3级层层评选推荐,确保征集上来的教案是“备出来的、上出来的、赛出来的”,做到“管用、实用、好用”。
在优秀教案的征集、评选过程中,该市做到了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并分年度规划实施。2012年至2016年,工作重点分别为教案征集、资源提升、资源转化和资源共享。
“对第一年度征集上来的教案,我们通过‘一课两案’的评选办法,总计评出11146个优秀教案,并择优出版了《优秀课时教案》。”该市教研室主任杜宝相介绍说,“到了第二个年度,我们重点放在引导教师验证上学年的《优秀课时教案》上,进一步提升、申报本学年的优秀教案,保证了‘优中选优’的评选效果。”为此,该市还专门设立奖励基金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奖励各区(市)、各学校、各教研备课组等先进集体,200万元用于奖励入选优秀教案的教师,并与今后的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直接挂钩。
为促进评选活动的深入实施,3年来,该市广泛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题研讨会、培训会和研磨课活动,共组织培训50多场,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水平,保证了上报教案质量,促进了优秀教案的高效使用。其间,还先后举办了各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地理等学科的教改特色现场会。
“优秀教案的评比,也催生了区域教研、片区教研、校际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新的教研模式,推动了区域间、学校间教研共同体建设。”滕州市西岗中学校长孟楠说,“尤其是市里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更是让农村教师汲取了‘营养’,促进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优秀教案的评比、推广和使用,也促进了不同区域和学校优秀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业务交流,让他们得以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3年来,在优秀教案的教学引领作用下,该市共有15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56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更趋完善,检测手段更为科学,质量导向作用更加明确,合格率、优秀率等指标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正着手优化提升优质资源,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把优秀教案转化为课件,并纳入枣庄教育城域网。到明年,我们的老师只要在网上轻轻一点,就可下载自己想要的资料。”对于未来,张磊充满了无限憧憬。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