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为农村教师队伍“输血”
发布日期:2010-07-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315次
本报记者 王军芳
昌邑市教育局不断加大师范类毕业生招聘考选力度,重点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该市采取公开招聘的方法,招录师范类或具备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重点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确保农村师资队伍不出现断层。将农村中小学的用人指标全部具体到学校,所有岗位设置情况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以来,新招聘教师的73%充实到了农村学校。在农村中小学新进教师中,本科学历186人,占总人数的84%。2009年一年就为农村小学补充英语教师60名,使该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及率达到了100%,满足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经过连续几年不间断的补充,该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学科、学历等结构性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新教师上岗后,如何让其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留得下、教得好,是一个难题。该市从源头做起,靠制度留人。在发布考选简章时就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在录用时,与被录用人员签订为期3年的服务协议,明文规定“3年内不得申请调动”,使新教师在进门的同时就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服务期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农村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机会少是现实。该市全面贯彻机会均等、偏远更优的原则,在每年的教育科研、评模选优、教师职务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等关系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明显倾斜,规定:评优中农村中小学推荐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职务评聘中达到连续农村任教年限的适当加分、有农村中小学任教经历的优先评聘。带有倾向性的政策吸引了广大新进教师的目光,成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
新教师上岗伊始,市教育局及时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在学校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市教育局以民主评议、业绩汇报、组织考察等形式,定期对新进教师进行考核,对考绩优异人员进行表彰表扬,变单纯学校管理为学校、镇街教育办、教育局三方共同管理。
使人从教并不难,难的是让人乐教,并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工作的愉悦。近几年,该市积极落实人才关爱措施,关爱人才与引进人才并重,在爱护人才上做了很多工作。
在新进教师未到位时,市教育局就向各用人学校下发《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新分配教师工作和生活安排的通知》,对新分配教师的宿舍、伙房、交通等事关生活的细节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要求各学校限期完成新进教师的生活安排工作。新学期开学前,市教育局安排专人到全市每所有新进教师的学校进行实地检查,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学校也把新进教师的生活安置当作一把手工程,腾出干净的宿舍、油漆好门窗、购买新床铺、安装防盗门、添置新厨具、配备电视和电脑等。2009年,该市围子镇仓街小学为接收新进教师新建了食堂,配备了整体厨具,水电燃气免费并免费供应食用油等。为解决偏远农村小学生活条件较差的问题,市教育局明确要求以镇街教育办为主体集中解决新进教师的食宿问题,对不具备食宿条件的学校,由镇街教育办集中安置。该市北孟镇小学布局分散,很多学校不便于食宿,该镇教育办就设立了中心校、塔耳堡和高阳3个食宿点,由条件较好的学校统一解决新进教师的食宿问题。该镇高阳初中把校长室腾出来安置新教师、北孟二中把全校最新的教工家属院作为新教师宿舍,新教师很受感动。
昌邑市不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