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养成教育铸就学生良好品格

本报通讯员 李建秀 陈桂友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悦耳的经典配乐操音乐一响起,安丘市城北小学的校园内就活跃起一队队学生。他们伴着节奏,边诵边舞。这是该校推进经典诵读的一个缩影。该校近年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实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
  每天早晨,该校的学生进入教室后即自觉开始经典诵读。学校全天保持环境整洁,课间秩序、路队秩序井然有序,升旗、集会、应急演练和出操迅速整齐,放学时交通秩序井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自我管理之下做到的。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是该校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一个做法。各班级通过竞选、评比,让学生轮流承担起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们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组织纪律、服务意识、行为习惯、综合能力等明显提升。
  该校的“自能课堂”也是一大亮点。在“自能课堂”上,记者看到了静心凝思的“自主学习”、面红耳赤的“合作探究”、侃侃而谈的“成果展示”……一个个旧问题被破解,一个个新问题又诞生,接受、探索、模仿、体验……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每名学生受益。学生们尽情交流,热烈讨论,自主探究,主动展示,既培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能课堂”课题日前获得了潍坊市教育教学创新项目奖。
“多把尺子”促成长
  该校在评价学生过程中,秉持差异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每位教师心中都装着“多把尺子”。学校制定的“星级评价”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日常行为作出评价。学校印制的用于过程性评价的“目标过级卡”样式达16种之多,用于终结性评价的星级头衔也在5种以上,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在随时调整。合理、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为每名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成功。“星卡评价”管理机制研究获得了山东省创新教育评价优秀课题以及潍坊市教育教学创新项目燎原奖。
  学校还印制了《幸福家长助学手册》,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八大方面的表现,每月由学生带到学校由教师查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文明礼仪等情况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每月向家长汇报,最后由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进行一月总结。
特色活动培养全面素质
  学校开发了《小学生必背古诗》、《城北童谣》等经典诵读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放学后的凤凰彩票进行晨诵和路诵。自2005年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以来,该校探索研究了“一二三四”国学根基教育策略,形成了城北小学“诗书香馨”浓郁的内蕴特色。学校被推荐为潍坊市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先后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新苗文学社、小记者站等学生社团和舞蹈、器乐、歌咏、民俗、绘画等15个特长组队,并通过定期举行书法比赛、手抄报竞赛、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学校还把“打腰鼓”作为每名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提出了“全校师生齐上阵,千名学生打腰鼓”的口号,把经典诗文与腰鼓融合,边打腰鼓边诵读古诗词。而经典诵读配乐操则成为该校体育活动的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