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党旗增辉
发布日期:2013-10-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373次
本报记者 胡怀旭
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
2012年4月以来,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教育厅先后分两批选派10名党员干部到郓城县张鲁集乡5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的到来,犹如一股春风,让这个素有“郓城的西伯利亚”之称的沿黄乡镇变得生机勃勃。他们的事迹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党旗增辉。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作为刚来的“第一书记”,如何赢得村民的信任?党员干部凝聚力不强,如何加强村支部的党建工作?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是5个村的最大共同点,怎样才能“激活”村子的活力呢?
“我虽然来自机关,但我老家也是农村的,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将尽自己的所能,多干活,努力为大家搞好服务。”上任伊始,门庄村“第一书记”管恩文面对村两委第一次的讲话不多,没有华丽辞藻,但很质朴,代表了工作组的心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后,“第一书记”工作组同志便迅速开展工作,进村入户走访村干部和群众,熟悉情况。他们学说老百姓的话,学按老百姓的思路考虑问题,努力走进老百姓的内心世界。同时召开党员、村民大会,调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之需,问询村民改善民生、增收致富的意愿。此外,工作组先后走访了省里和县里的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请教发展难题,咨询相关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乡里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分析村庄落后的原因,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归纳梳理脱贫致富和村庄综合发展的思路。
很快,工作组制定了工作“路线图”,规划了5个帮扶村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的23个帮包项目。为帮包村确定了开发项目、奖补方式和产业规模,协助乡工作人员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项目实施方案。针对各帮包村普遍存在的党员干部队伍人才缺乏、老龄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决定协助乡党委尽快制定培养和发展高素质年轻党员、充实两委干部队伍的工作方案。
杨孔庄村“第一书记”丁天起通过走访农户,得知由于村北地势偏高,长期得不到有效灌溉,导致大片土地闲置,而村民开发这片荒地的意愿强烈。对此,他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支持,完成了村农田水利专项建设规划,筹备沿黄滩地的提扬水项目,打井修渠,以建设500亩的旱涝保收田。同时,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落实省财政支持15万元,用于发展油用牡丹和芍药特色农业种植项目。
李河涯村上一任村两委干部由于经济问题受到党纪处分,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干群矛盾尖锐。“第一书记”陈本刚多次带领两委干部走访村里的老党员、有威信的老人、致富能手、贫困户,同他们聊家常,征求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意见。然后,把两委干部推到前面,在村里的大小活动和惠民工程实施中让他们冲在前面,带领村民一起干,帮助两委赢得了“务实、公正、廉洁”的威信。
谈及一年来的收获,管恩文深有感触:“一年的锻炼让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我感觉这是我迄今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年。从此之后,我的记忆里再也抹不掉黄河滩区的记忆,因为这里是我深爱的第二故乡。”
“第一书记”赵世团说,让自己最感动的是每家每户都很热情,虽然他们很贫穷,但是他们质朴,所以更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帮助他们,引领他们早日脱贫。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一些民生工程迅速落实,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用自己深深的脚印诠释了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群众由衷地称赞:“好作风又回来啦!”
农村无小事,师生更关情
“到村工作一年半,发现两个问题很突出,一个是‘水’,一个是‘路’。”说这话的是薛堂村“第一书记”刘向平,这已是他第二年挂职。他说,刚到村里的时候,大晴天汽车都要开着雨刮器,因为路上都是厚厚的尘土。可以想见,“第一书记”所在的5个村的村民出行是何其难!
工作组首先协助乡政府落实帮包村的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帮助各村筹集配套资金近50万元。目前,薛堂村2350米穿村主干道全部完工,门庄村、杨孔庄村村内共1500米主干道也已完工,完成了道路规划的全部项目,实现与乡内主要道路的贯通,沿途受益群众近两万人。
农历八月十六,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时,为了抢凤凰彩票把全村1000余亩耕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田,“第一书记”刘向平却早早回到了村里。在村东南的扬水站工地,他一边督促引水渠的土方回填,一边协调大型水泵的安装。刘向平跟薛堂村的干部们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看着秋风起,树叶落,天气渐凉,他难掩内心的焦急:“农时不等人啊!引水渠两侧占了村民两亩多的耕地,现在马上就要种小麦了,必须在3天之内把土方回填和土地平整工作都弄完,好让村民们按时播种。你看,眼下正是秋种用水的季节,鄄郓新河随时都可能来水,水泵的安装也是问题,只有把机器提前调试好了,我心里才踏实。灌溉保墒可是大事,不能让水等机器啊!”
依然是水的问题。因为村民饮水难,杨孔庄村支书孔庆三和门庄村支书谭效敬发了多年的愁。“第一书记”的到来为他们彻底解忧。
9月23日,秋分。下午3点,两村的两委成员相约来到杨孔庄村委商议打井的事。经过近两小时的协商,两村《公共供水工程管理公约》敲定,决定集中资金建一口深水井以解决两村及周边村六七千人的饮水问题。
为帮助村民解决油用牡丹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组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牡丹种植专家李林博士开展油用牡丹种植专题培训,并到杨孔庄、门庄等村的连片种植区,实地查看牡丹苗的长势,着重在灌溉方式、栽种方式、蛴螬防治、农药使用和基肥追肥等方面对种植户进行了现场指导。
在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工作组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从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当地教育的帮扶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郓城县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专业水平薄弱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亟需提高的实际,工作组从全省聘请教育专家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师2100余人次。
“只要是学生的事,就是教育的事!”按说,张鲁集中学、大潭中学都不属于“第一书记”的工作范畴,但因为教育的缘故,工作组协调把水泥路修到了校门口,从此让师生及周边群众晴天不再躲避尘土,雨天脚下不再泥泞。来自省教学研究室的“第一书记”王运贵发挥自身优势,3次到学校义务作专题教育报告,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现在每周都上音乐课。我想成为彭丽媛阿姨那样的音乐家,成为家乡的骄傲!”当记者问起有什么梦想时,扎着马尾辫的门庄小学六年级女生刘珂自信地说。五年级学生徐兴占指着无尘黑板开心地说:“没有粉笔末,再不怕迷眼睛了,真好!”每到节假日,省教育厅领导都要到张鲁集乡走访慰问,为师生送来办公桌椅、课桌椅、新型黑板、书包、图书等物品,满足教育教学之需,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
“第一书记”曾宪文介绍,教育厅为张鲁集乡帮包村集中的沿黄地区援建的一所附带幼儿园的完全小学也将开工,目前已完成征地、勘测工作。学校总投资1000万元,规模为小学450人12个班,幼儿园200人6个班,将方便周围5个村的孩子“就近入学”。
人民群众满意度是“试金石”
工作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奉献的集体。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
下午两点,薛堂村党支部办公室墙南的健身小广场。一位妇女自行车还没停稳,后座的孩子就急忙跳下往健身器材跑去。家长叫张翠霞,孩子叫薛佳欣,今年两岁。张翠霞说:“以前没地方玩,现在工作组帮俺村里安上了这么好的设施,俺天天领孩子来。俺很开心,很高兴!”
为改善帮包村的治安状况,工作组帮助各村建立并完善了村庄防盗监控系统,帮助乡派出所建起了“天网工程”监控中心。
2012年11月,针对农村秋冬疾病进入高发期,部分慢性病、老年病加重的情况,工作组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到乡村义诊,为当地广大村民开展冬季常见病防治,受益群众超过2000人。薛河口村80岁的薛大爷患胃癌常年卧床,当省中医保健科大夫亲自到他家为其诊治时,家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一书记”关注的,正是厅领导牵挂于心的。厅领导先后多次到张鲁集乡看望“第一书记”,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帮扶工作传经验、压担子、提要求,并开展调研。他们时刻惦记着特困群众的冷暖,深入贫困农户家中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2013年1月9日,厅机关通过干部职工捐款、募集企业捐助等方式筹集了60多万元,开展了为帮包村安装路灯,为各家各户发放节能灯泡,为60岁以上老人赠送棉被,给村庄小学捐赠图书、书橱等迎新春惠民活动。
张鲁集乡党委书记罗永增说,“第一书记”为乡镇干部树立了好的榜样,乡镇干部很佩服。
80后、杨孔庄村“第一书记”梁廷说,在这里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有厅里各处室、单位做强大后盾,工作很安心。张景涛表示,将紧握帮扶“接力棒”,深入走访调研,开展惠民活动,落实惠民政策,扎实开展各项帮包工作。
在一年多的党建扶贫工作中,“第一书记”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努力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与村干部、村民建立了良好关系,成了知心朋友,帮包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13年5月,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管恩文等首批5名同志通报表扬。
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左敏要求,“第一书记”的主要责任就是落实省委提出的“抓党建促脱贫”任务。选派“第一书记”,就是要把最优的组织资源倾斜到基层,帮助基层党组织定目标、明方向、理思路,增强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探索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喜人景象。如今在郓城,“第一书记”们正和当地农民一道,团结、奋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憧憬着,奉献着,快乐着,一起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