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临淄区让农村教师热爱农村教育

本报通讯员 王凯 记者 以生
  “没想到这里的工作环境这么好,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乡村小学的模样,我愿意留下来为山区的教育贡献微薄之力。”在被问及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整体印象时,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小学教师钱霞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钱霞是聊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家在临淄城区。从城市“娇娇女”到边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在旁人看来不小的变化,她却觉得挺适应的:山区空气质量好,新学校办公条件也堪比城区,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生活非常方便,而且山区互联网也很到位,速度快,查资料、看电影,样样行!
  一直以来,农村教师进城潮在各地涌动不止,农村教师“城市化”持续升温。农村教师“招得来,留不住”的现象,成为长期困扰教育的一块“心病”。但是,位于淄博东部的临淄区却打破了这一“魔咒”,不仅能让教师安心留在农村学校,还让他们在农村找到了成就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临淄区金山镇中心学校校长赵思斌告诉记者,金山镇位于临淄最南端,距离城区远,条件相对艰苦,以前很多教师不安心在这里工作,都削尖了脑袋往城区学校“钻”,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但是,现在这种状况在金山镇已经得到根本性扭转。“近3年来,金山镇中心学校选择调动教师数占全镇教师总数的比例稳定在1%左右,真正实现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赵思斌说。
  金山镇的这种变化,折射出临淄区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方面做出的努力,而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就是举措之一。
  在金山镇边河小学,记者看到,投资800多万元新建的综合楼内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绘画室、电钢琴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新建的学生餐厅宽敞明亮。今年临淄区农村学校第一块塑胶操场也在这里诞生,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亚于城区学校。
  金山镇距离临淄城区有近45分钟的车程,不少教师都在城区居住,上班很是不便。为此,金山镇每年补贴25万元为全镇中小学教师开通了城乡班车,解决了教师上下班交通问题。
  赵思斌还告诉记者,之所以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改善农村边远学校办学条件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城乡教师工资的完全统筹。据了解,2007年,临淄区将农村教师各种津贴、福利全部上划区财政予以保障,实现了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的完全统一。“工作条件好了,生活待遇高了,在农村学校任教,一样感到自豪!”很多教师这样说。
  采访中,记者惊讶地发现,在边河小学,像钱霞这样的青年教师就有17位,这完全颠覆了记者对农村学校教师的认知。据统计,近年来,临淄区持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近7年累计招聘新教师960名,其中绝大多数充实到农村学校,极大地优化了农村教师的结构。
  “年轻教师知识新颖,充满活力,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思想波动大,也是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让这些青年教师能既能“招得来”,又能“留得住”,临淄区每一项措施都考虑得周详。
  该区规定,新分配到农村的青年教师工作未满5年不能申请调动;同时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方面向他们倾斜。“现在很多城区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很难,而农村学校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即使每年有1%的调动名额,我们也不觉得那么具有诱惑力了!”钱霞说。
  采访中,钱霞告诉记者,2009年她在全区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中表现出色,被被表彰为“临淄区教学新秀”。“这要得益于全区每月一次的学科教师培训,以及城乡学校无缝隙的教研活动。这让我和城区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钱霞说,“这些优越的条件,让我相信,即使身在乡村学校,我也同样能在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钱霞的一番话透露了她最终选择留在山区教学的根本原因。
  采访结束,记者了解到,工作上积极上进的钱霞还主动报考了全国心理咨询师,参加了“临淄教育家”培养计划,她说,她有更大的目标要去实现。
  “在生活上让教师感觉备受关心,在业务上让教师倍感自信,在价值实现上让教师找到途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农村教师队伍就不再是教育的一块‘心病’,而将转变为一份稳定的‘不动产’,不断为教育的发展积累‘财富’。”临淄区教育局局长宋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