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情系新疆教育的沂蒙教师
发布日期:2014-06-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770次
本报记者 胡怀旭
编者按:山东援疆教师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一批又一批地远赴新疆,帮助当地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热爱祖国边疆的炽热情怀,献身少数民族教育的高尚品质,令人钦佩!本报自本期起开设《援疆纪事》栏目,陆续刊登山东援疆教师的感人事迹。
马上要放暑假了,伊力亚斯小朋友会到哪里去玩呢?阿迪莱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没有?……这些让远在4900公里外的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伏秀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转眼间,结束在天山之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支教工作已快两年了。季节由秋入冬,由春又转夏,但不论何时何地,她的心里始终充盈着对新疆的浓浓情意。
那里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民、美丽的天山、绿荫匝地的葡萄架,但也有荒漠戈壁、飞沙走石、沙漠胡杨。伏秀娟是带着这样的“想象”去新疆的。实际却大出她所料:高高的白杨、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市、漂亮的学校……如果不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提醒,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身处新疆。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门卫小伙托合提告诉伏秀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遍了祖国边疆,党的援疆政策让这座边疆小城得到了飞速发展。这离不开勤劳勇敢的疏勒人民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对口支援。他们全家感谢山东,感谢党。伏秀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伏秀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乡的丈夫和儿子后,电话里,丈夫的一声声叮咛,儿子的一句句“请妈妈放心”,让她倍感温暖。她深知:“请放心”是安慰自己安心工作,很少操持家务的他俩要受委屈了。想到这里,伏秀娟的心里热乎乎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出来。
伏秀娟深知,语音虽然不通,但“爱是最好的语言”。她难忘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在小二班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哭,忙问为什么。孩子说的话她一句也没听懂,她说的话也让孩子一头雾水,但孩子还是停止了哭,并且露出了笑容。孩子叫伊力亚斯,当时还不到三周岁。因为年龄太小,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入园后经常哭。了解到这些,伏秀娟每天早晨在接孩子入园的时候都特别关注他,在哭闹的时候陪着他,给他讲故事。伊力亚斯根据表情和肢体语言判断出她的善意,变得对她特别依赖,每次见面都主动向她打招呼,跑过来拉她的手,甚至亲昵地坐到她的腿上。
阿迪莱是一名刚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维吾尔族教师,由于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最初对教学和班级管理力不从心。第一次上课,中班的一节体育课她五六分钟就上完了。孩子在课堂上各玩各的,丝毫没把阿迪莱放在眼里,阿迪莱急得想哭。看到这种情景,伏秀娟就从教材分析、了解孩子、备课的各个环节以及上课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对她进行点拨。通过一段凤凰彩票的磨课,她上课的水平大大提高。
作为园长助理,伏秀娟承担起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担子,鼓励教师把无私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科学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张扬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伏秀娟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钢笔字、简笔画、弹琴、讲故事和保育员叠被子、伙房工作人员包包子等业务技能比赛,举行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少儿口语比赛、传统体育游戏比赛及亲子游戏等活动。
她还积极促成临沭县机关幼儿园与疏勒县中心幼儿园“结对子”,增进了两地交流,密切了两地关系。
2012年7月,结束了一年支教工作的伏秀娟回到家乡。但是她对边疆的情爱并没有结束,经常通过电话、QQ与疏勒县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联系。一天,园长周媛打来电话,说很苦恼老师的着装问题,因为大部分是维吾尔族老师,她们的民族服装就是长裙,上班穿民族服装是允许的,但工作期间很不方便,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尤为明显。伏秀娟提议:教师可以把园服放在幼儿园,下班的时候穿自己的服装,上班期间就换上园服。她的建议被欣然采纳。
“我只是山东援疆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是成千上万全国援疆人的一分子。他们的付出比我更多,他们的爱更宽广、情更深。我对新疆的爱不会因季节的变换而改变。我坚信,新疆的明天更美好!”被评为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疏勒县优秀援疆教师、临沭县十佳师德标兵的伏秀娟,谦逊而自信。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