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创新中拓宽人生路

本报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孙国强
  凤凰彩票进入6月份,即将迈入毕业生行列的大三学生张子 作出了选择:“我要考研,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成为这一领域的高端人才。”
  张子 是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二届中国软件杯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ASRG”团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下定考研的决心源于自己与“305工作室”的结缘。
“305工作室”现象
  “305工作室”其实是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电气信息系分配给教授杨卫平的科研实验室。早在2010年,杨卫平就把它主动“贡献出来”,供该系参与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的学生使用,24小时全天候开放。
  “作为导师,杨老师不仅在专业技术上给予指导,更是在生活中对学生们关怀备至。她的坚持和付出默默影响着所有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实验室才有了极强的凝聚力,成就了一个融洽向上的集体。”张子 的指导教师任国强说。
  从“305工作室”走出的团队,在全国、各省市举办的各类计算机专业竞赛中均有不俗战绩,“ASRG”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305工作室”的成员已经换了几茬。“王凯,2012届毕业生,现在美国弗罗里达理工大学读硕士;赵锐,2009级专科学生,现在英国莱切斯特大学读博士……”谈起老队员来,任国强如数家珍,“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们自觉担起了传承的责任,每次有比赛,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为后来者出谋划策,做技术支持。他们是‘305’坚定的后援团。”
  就在最近,王凯回国休假,到济南的第二天就跑回“305”,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亲切。张子 决心考研,就是深受他的影响。
  “305工作室”备受学生青睐还得益于电气系对科技创新工作不遗余力的投入。今年4月份,学生在参与天桥区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时,急需“三维图形工作站”作支持。就在项目组因设备造价过高而一筹莫展时,系主任樊铭渠亲自出面协调,当即拿出4万元院系工作经费用于购置设备。院系的支持让项目组倍受鼓舞,最终荣获比赛一等奖。
  “305工作室”其实只是山科大校园创新潮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山科大出台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除了丰厚的物质奖励之外,“在政府主办的全国竞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本科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校硕士研究生”、“教师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在职称评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等利好政策的出台,给参与创新活动的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镶金蓝领”到“金领”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的办学使命在于为企业培养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工程师,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具备‘外语+动手能力’优势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即‘镶金蓝领’。”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方亨福介绍说,“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采用项目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项目运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据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高永军介绍,山科大每年投入40多万元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项目申报,鼓励学生实践创新。仅济南校区近3年来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0多项,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提交专利申请57项,其中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53项。
  随着创新意识的深入,不少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镶金蓝领”就业目标,开始探索做“金领”的路子——创业,自己当老板。
  山东科大济南校区未雨绸缪,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房租、水电费全免”的“零成本”拎包入驻举措也让创业园成了众多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梦工厂”。
  财经系应届毕业生徐磊的“美客工作室”如今正在办理正式的营业执照。用团委书记孙国强的话说,“美客工作室”就是创业园一手扶持并成功孵化的。
  徐磊掘取创业“第一桶金”的念头萌生于大二院系组织的“创赢人生”创业计划大赛。那场比赛,4位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二等奖和1500元奖金。受此鼓励,徐磊把工作室搬进了创业园。在校创业的2年凤凰彩票里,学校给予“美客工作室”各方面的扶持,“证件照、资料照”等拍照业务都给了他们,甚至连马国超老师的结婚照都是徐磊拍的。就在毕业之前,“美客工作室”还获得了在校的最后一项5000元资助——“创业创新校友扶持资金”。
  谈起创业经历,徐磊坦言:“如果没有在创业园实践的磨炼,我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去创业;如果没有学校、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我也下不了一毕业就去创业的决心!”
  校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国超介绍说:“山科大济南校区今年毕业生有485人,其中就业签约率80%多,拿到营业执照成功创业的5人,占毕业生的1%。我感觉这1%的创业率更难能可贵。我们开展创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创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以创新能力拓宽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