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疆书写无悔人生

本报记者 王文炎
  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王洪章是2011年度山东省“援疆之星”。他对教育、对学生充满浓浓的爱,这一荣誉是对他万里援疆的充分肯定。
  2011年9月,王洪章来到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第二小学,执教二年级5个班的思想与品德课。一开始上课,王洪章发现班内部分学生上课时小动作不断。于是,他帮助学校制定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详细规划了实施步骤,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大改善。他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示范活动,主动申请执教公开课。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当地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王洪章发现部分学生的书写基本功比较差。他了解到,整个英吉沙县没有一个书法班,学校里也没有开展书法教学。王洪章萌生了义务开设书法班的想法。这一方面能提高维族学生的书写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在英吉沙县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个想法得到了山东援疆指挥部、英吉沙县教科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书法班成立之初只有20名学生。渐渐地,学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墨香。
  据了解,王洪章免费提供给学生的书法字帖是从家乡购买,装了一皮箱,然后,他随身带着重达几十斤的字帖,行程万里来到新疆。在王洪章结束援疆生涯之前,学校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师生书画展。王洪章也为书法班选出了合适的任课老师。书法这一国粹,将在英吉沙县第二小学生根开花。
  来新疆支教前,王洪章的父亲已经患病4个月了,他也犹豫过。父亲一再强调自己没事。临行前,病床上的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到新疆好好工作,不用担心我。”王洪章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来到英吉沙县,他上完课后,每天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他想好了,放寒假回家的时候带几个新疆的哈密瓜,因为老父亲从没吃过。2011年11月2日凌晨,王洪章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去世了!
  含着泪水,他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家。可他又担心好几个刚刚有学习兴趣的维族孩子松懈,筹备开设的书法班也将被耽搁。于是,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娘,我不能回去了。把爹的丧事处理完最少需要十多天凤凰彩票,我放不下这里的工作,放不下这里的学生们。”“孩子,你好好工作就行,你爹的丧事不用操心。娘知道你是孝顺的。”母亲的话给了他些许安慰,但他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
  父亲出殡那天,作为长子的他朝着万里之外的家乡方向磕了三个响头。父亲去世这件事他没有向组织提起过,也没有因此耽误学生一节课。
  王洪章的家境并不富裕,每个月要还房贷,因为父亲患病住院和办丧事,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但他仍在当地默默资助一位残疾校工的孩子,给孩子买了崭新的羽绒服和书包。英吉沙县山东济宁援疆慈善会成立时,王洪章还捐款500元。
  在英吉沙县,王洪章传教授艺,以心换心,为民族团结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他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授予“优秀支教教师”荣誉称号,被中共山东援疆指挥部、中共喀什地委组织部表彰为“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获评2011年度山东省“援疆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