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留给学生什么

本报记者 魏海政
  “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我要是一只蝴蝶,就飞上蓝天/去采一缕阳光、一片白云送给你/我要是一棵大树,就结出香甜的果子送给你/我要是一棵小草,就让自己长得更加茂盛,美化环境/可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呀/我只能每天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很难想象,如此包含爱心、童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儿童诗歌,竟然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手。和这首诗的小作者谢书航一样,淄博市临淄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个个都是儿童诗歌创作的小能手。他们的能力从何而来呢?语文教师郭树珍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超越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从背诵儿歌、仿说儿歌、仿写儿歌开始,提高阅读和写话兴趣,积累诗一样的语言,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一直在思考:小学学科教育到底会给学生留下什么?”临淄实验小学校长李德乾说,“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我们留给学生最宝贵的数学财富又是什么?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告诉我们,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临淄实验小学以突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基于学科文化和思想的视角,整体构建学校学科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好吃而有营养”的学科教育。
    “学科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科文化与思想。”李德乾说。在语文学科,该校根据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写好字、写好文、会听话、会说话、会朗读等方面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高贵精神、自由思想为出发点,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主题整合”。
  主题之一便是金色童年阶梯阅读课程,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背诵阅读经典。一年级背诵并践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二年级背诵《老子》、《庄子》,三年级背诵《论语》、《孟子》,四年级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五年级精选《古文观止》部分经典文章和毛主席诗词。同时,分层次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将诗歌诵读贯穿每个年级,儿歌、童话、神话、寓言、小说等分年级阶梯推进,高年级以主题阅读为主。
  此外,还有读后说写课程、班本课程、晨诵课程、写字课程、作文修改课程等主题课程。这些课程采取“典型课文”的教学策略,对教材进行整合,做到“用教材教语文”,节省了部分语文教学凤凰彩票,为语文教师实施主题课程创造了时空。
  在数学学科中,临淄实验小学借鉴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马芯兰的做法,用“核心概念”进行“结构整合”。教师从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生活与思维四个方面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将具有种子能量的知识生长点串成数学知识链,并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思维魅力。
  在英语学科中,该校实行“情景整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在美术、音乐、体育、科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上,该校实行“跨界整合”。比如美术学科,一节作为基本美术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动漫课,教学内容从美术技法到动漫制作,逐步开设动漫课程。
  “突出能力培养,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模式,构建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是关键。”李德乾说。该校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均以等级表达的方式评定。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和操作模式。
  比如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认字测评、书写测评、朗读测评、古诗背诵测评、阅读测评、作文专项测评。低年级的认字测评底线是教材中的生字数量,上不封顶,分三个级别进行评价。书写测评采用“十段三星”评价方式,写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跨段申报,作文测试采用现场命题、集中评阅、等级评价的方式。数学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口算、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数学日记等内容。
  此外,临淄实验小学还特别重视学生表达习惯、倾听习惯、质疑习惯、整理习惯、画图习惯、合作习惯、书写习惯的培养,将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纳入课堂星级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