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教师职称评审的探索与实践

枣庄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王胜黎
  职称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这就决定了职称评审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导向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围绕职称评审如何与教师素质、能力和实绩有效结合,如何发挥职称的杠杆作用,使之成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导向和旗帜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贴近教师职业本真,紧扣教育教学实际,让课堂成为评价现场,让职评与教学同在一个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导向清晰、注重全面的教师职称评审之路。
多元化评价是一个链条
  多元化评价是一个链条,包括对教师理论水平的考查、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查以及对学生家长反馈的考查这“四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指向一个目的: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教师一个时期内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通过“考”,考出教师对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评”,走进课堂,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查”,查阅教师最近四年教学实绩的记载;“测”,让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满意度测评。这一链条反映的是一名教师一定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行状态,记录的是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资格条件,是多元化评价的核心。
让每一堂课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过去,职评评委只看上报材料,短短几天,评委就会依据荣誉和论文等下定论。我们的想法是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职称评审的一部分,让课堂变为评委评审的现场。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过程,而我们就是要让职评和教师、学生一同经历这个过程。从每年暑假的教育理论考试开始,我们组织教师讲课,组织学生评教,还要看聘期内教师的日常听评课成绩、备课教案检查成绩以及教学实绩考核档案。评审的凤凰彩票从几天变为几年,评审的依据从几张荣誉证书变为一本本备课教案。评审的维度增加了,内容丰富了。职称评审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成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考量。
职称不是待遇,是教育教学的导向和旗帜
  如何让职称发挥正能量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形成正向激励,我们认为要抓住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同时淡化教育教学之外的东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认为,教育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业绩才是评价教师关键。我们在职称评审中注重向一线教师倾斜、向课堂教学渗透。首先是不让非一线教学人员参与职称评审,然后,我们把备课本、老师日常听评课结论以及四年的教学实绩考核结果搬到评委面前。我们还在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师德师风的相关内容,对经查实确有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把到薄弱或农村学校支教作为职称评审的先决条件。把班主任工作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
  这些做法让教师对自身能力提升更加重视,对日常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对自身师德要求更加严格。对是否参与支教、是否当班主任,很多教师不再犹豫。
  同时,我们还“正本清源”。首先是淡化论文、课题在职称评审中的参与度,其次是淡化各类荣誉,最后是降低评委的评价在整个多元化评价过程中的权重,让评价重心下移,让权力回归学校,并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学校的自主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