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朐山小学 “善小”之花炫目校园

本报记者 蔡盛 通讯员 王孝贵
  “俺家小子会洗碗了!”“孩子送我生日礼物了!”……两年来,临朐县朐山小学的家长们“炫耀”最多的,便是孩子们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众多“小善”长期积淀必将带来品质的升华。2013年7月迁校后,朐山小学把“善小”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从学生、领导、教师三个层面开展活动,让“善”的“鲜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成为“善小”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是学校的旗帜,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该校着眼于服务意识,从解决师生关心的日常小事入手,积极转换角色,甘做师生的“服务者”。每名领导每周都要到教师办公室开展“办公一日”活动,与普通教师一起办公,一起值班。这一微小的改变,看似改变了办公地点,实质上改变了干部的心态,更改变了教师对领导的态度。看到校长们在自己身边“连轴转”,公开处理一件件或难或易的事情,每名教师的心里都为之一动。通过领导与普通教师的“亲密接触”,学校征集到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上百条。例如:调一节课,提前半小时开放饮水机;每楼层为值班教师放个凳子,等等。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随着一件件小事的随说随解,学校管理更富人情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陡然上升。
  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爱工作、爱学生。学校结合“善小”教育的主题,相继开展了“践行师德师风演讲”、“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青年教师代表交流”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固化下来。各项活动的相继开展,使教师的工作态度明显转变了,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如今,学校成了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人成才的基石,而这是从一点一滴的好习惯开始的。“善小”教育重点在学生,落脚点在“善小意识”。“善小我为”是该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校细化《小学生守则》,制定了《朐山小学学生行为规范》,从各个细节对学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随着一系列活动的深入,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入放学排队秩序井然,坐校车不争不抢,自觉清理学校垃圾……孩子们的转变,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社会上也有了良好的口碑。该校过去完成招生计划很勉强,而今,招生数连年攀升,反而为如何拒绝更多的超计划生发起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