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名片

本报通讯员 宋洪涛 曲善涛

  家住农村的李培玉,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60多岁的自己会被乳山市午极镇初中选聘为民乐指导教师。“以前‘拉胡琴’被人嘲笑,说是‘穷乐呵’。现在,学校重视文艺教育,特聘我到学校教学生。我一定好好教,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戏曲文艺’、喜欢上‘戏曲文艺’。”李培玉自表决心。这是乳山市教育局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出现的一幕。近年来,该局采取激活理念、管理助推、考核提振等系列措施,全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步伐,促进基层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内涵式发展。

激活理念

做实特色发展规划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201410月,乳山市教育局邀请临沂市教研专家前来,以《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题,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600多人进行了座谈式培训。整个培训紧紧围绕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误区、特征、要素等核心问题,深入浅出地做了系统阐释和指导。

  同年11月,该局又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干部分三批入驻威海市首批特色学校进行蹲点办公、进班活动,身临其境感受特色学校的“特”。

  20151月,该局组织中小学校干部深入济南十四中、济南五中、济南阳光100中学等8所学校开展访问观摩活动;当年4月,又组织各校校长、骨干教师分别到青岛、潍坊两市的10所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集体观摩学习。

  比较感知差距。为缩小差距,该局将目光定在引导基层学校拟订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色创建方案》上。首先是“学校自拟,一校一案”。该局引导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特色自我诊断”,即对本校办学条件、师资生源、文化底蕴、传统优势、周边文化氛围等进行全面分析、统筹兼顾,主动选取有利于本校师生接受、有利于向纵深拓展、有利于形成特色品牌的项目作为突破口,初拟本校《特色创建方案》。

  紧接着是“分类划片、互评互议”,由市教育局宏观把控。先在全市遴选4所基础较好、特色培育初具雏形的学校为龙头,按照所申报的特色类型,将全市中小学划分成四大片区,由龙头学校牵头,组织片内学校互评互议各自学校的《特色创建方案》。例如,地处该市北部山区的冯家镇初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相继走出了多位在胶东半岛享有盛名的革命先驱,更是“三花”系列作品作者冯德英先生的故乡。学校初期的特色创建定位为“红色”教育。但在片内“互评互议”过程中,有人提议将“红色”教育提炼为“三花”教育,学校欣然采纳。  


  在“互评互议”后,各校进行修订完善。该市举办了两期特色建设论坛,成员为校长、业务干部、市教研中心人员等。各校校长围绕本校特色创建的理念、规划远景、已达成的工作及各年度实施的重点、保障措施等做典型交流,其他成员点评、分析。在此基础上,各校再次“回炉”,修订上报。“博雅”教育、“知行”教育、“和美”教育、“三花”教育……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彰显着管理者的创新与抱负。市教育局将各校的《方案》统一编订成册,发放到各学校,供大家研评学习。

  在方案的指导下,各校的特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探究、特色社团活动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为打破师资短缺瓶颈,市教育局积极引导基层学校转变思路,大力提倡开门办教育,广纳社会贤才到校指导。像李培玉这样的指导教师,全市共有20多位。他们因为热爱,不遗余力地为全市中小学生义务授课。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传承着陶艺、剪纸、布艺、手编、葫芦烙铁画、太极拳等特色技艺,丰富了学校特色内涵,拓展着特色教育的宽度与深度。

管理助推

凝聚特色发展合力

  201510月,威海市教育局公布了首批12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乳山市午极镇初级中学作为唯一的乡村中学名列其中。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乳山市教育局的管理助推。

  乳山市教育局积极尝试推行“结对共育”管理,凝聚学校创新合力,探索打造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共同提升的特色发展团队,积极实施“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市级结对,创树标杆。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3所发展基础底子厚、特色培育亮点多的学校,与首批“威海市特色学校”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结成“特色共育团队”。市教育局牵头,定期组织3所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科研骨干进驻第二实验小学,全面学习吸收该校“博雅”教育的实施思路、管理体系,全面了解该校“博雅”教育特色的工作流程、细化措施。同时,第二实验小学组织骨干人员分别深入结对的3所学校,面对面对特色创建工作给予适时的指导。4所学校的共同研讨、相互提携,形成了合作共赢、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有效发挥了“标杆效应”,为全市其他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

  第二步,创建联盟,集团攻关。该局以创建类别相近为标准,将全市学校划分成4个联盟片,定期组织研讨、展评活动,实施片内联盟攻关。联盟片采取“理念共研、驻校培训、师生互动”的方式,定期对片内某一所学校的特色培育工作进行现场研讨,为该校特色创建的宏观规划及微观操作,进行微格式剖析点评,集合众人智慧,提升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内涵与质量。

  第三步,放眼域外,携手名校。该局倡导市域内学校走出去,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广交朋友,建立省内、国内友好伙伴学校,交流合作,全面增强特色发展内涵。目前,该市已有1所学校与省内名校结成“友好学校”,为自身的特色创建开辟了新的“源头活水”。

考核提振

形成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为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杠杆作用,乳山市教育局采取定期展评与年终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化对各校特色创建工作的立体化评估。

  该局研究出台了《乳山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全面细化了对各校特色创建工作的科学评估。本学年,该市已经评出乳山市级特色项目学校12所,有8所学校被认定为“威海市特色培育学校”。为督促各校推进特色创建,在常设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展示平台的基础上,该局科学规划,又在各学期重要节点预设多项“特色展评”活动。例如,2015年上半年,开展了“校园特色文化”实地参评活动,对各校的校歌、校徽、校训、教师文化、校园环境、校园网络等,进行了全面的参观评比。20159月,又组织了全市“特色校本课程”专题展评活动,评选出了首批8所“校本课程示范学校”,以此带动各校深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主动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互支撑的特色发展“大课程”体系。目前,全市已经评出乳山市级优秀社团28个、威海市级优秀社团9个。年终评估,等级制考核。评估方式主要为学校汇报、校长现场答辩、现场考察、师生座谈、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既重视特色创建的显性成绩、成果,更关注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度。

  在乳山市教育特色创建的蓝图上,各校正锐意创新,涂上属于自己的鲜明色彩。20159月,畅园学校健美操社团在全国全民健美操舞总决赛上,斩获两项全国冠军,并获得了2016年亚洲健美操比赛参赛资格;午极镇初中、怡园中学被评选为“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府前路学校、白沙滩镇初中被评选为“威海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畅园学校被评选为“威海市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乳山一中、畅园学校、府前路学校等被评为“威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