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当中成长

本报记者 宋洪昌
  “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主动承担家庭事务,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扫地;每次吃完饭后,不再像以往那样碗筷一扔就奔电视或电脑,而是主动刷碗洗筷。后来我从班主任老师那里得知,是因为孩子接受了学校的‘担当教育’。”在临沂第二十中学,一位学生家长欣喜地说着自己孩子发生的变化。
  不只是这位家长感受到了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在二十中,从教师到家长都感觉到了学生内心“责任”意识的觉醒。
  学生们的变化,缘于学校施行的“担当教育”。
  自2008年开始,学校在学生中推行“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要求学生在担当中做事,在做事中成长,学会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承担起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在心中播撒“责任”的种子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客观环境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不少学生责任感淡漠,甚至丧失责任感。理想信念薄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意识浓厚,缺乏担当的意识和能力,是当今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校长姜怀顺特别看重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他主张,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担当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自觉;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能在其心灵深处播种下“担当”的种子,使其具有牢固的责任意识,要比单纯追求学习成绩更有意义。
  学校鲜明地提出,“给习惯嵌入责任的基因”,引导学生在担当责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和满足。
  “人活着,就得尽自己的责任。教育儿女,赡养老人,这是他的家庭责任;踏实工作,报效国家,这是他的社会责任……”
  “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负责任行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担当的途径和方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担当。”
  ……
  这些关于“责任”的文字,在学生的心灵中撞击出火花,加深着他们对“责任”的理解,唤醒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过去,多数学生觉得学习就是想法取得好成绩。如今,他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回报父母的责任行为,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负责行为,也是履行对家乡和国家建设的责任。
  “担当教育”还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有一种担当,应该好好地活着。
人人有担当
  责任感是在体验中产生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明白担当的道理,更重视将责任感具体化为在家庭、在社区、在社会的行为要求,让每名学生在行动中学会如何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人人有担当”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实现了“人人都做事,事事有人做”。每个班级将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分解,列出若干个项目,如卫生区的管理、痰盂的管理、自行车的管理、同学衣物的管理,等等,如同一块块的责任田,由每名学生主动认领。学生们有的做“擦黑板担当”,有的做“电器担当”(负责电灯开关),有的做“日记担当”(负责每天在教室黑板上抄录日历、天气预报)。每名学生有了自己的“责任田”,也就对班级有了一种担当。
  “责任田”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实行认领制,首先由学生个人提出拟选择“责任田”的管理方案,供老师和全班同学审议,然后进行全体表决。如果管理方案得不到多数同学的认可,只能再选择其他的管理项目。
  既然选择了,就必须能够切实担负起责任来。如果管理不好,同学会提出异议,同时会帮助其分析问题所在——问题出在哪里?是在态度方面,还是在方法方面?当然,特别不称职的学生难免会中途被“罢免”。
  一个选择为学生健康服务的担当者,一大早就在班级告示栏中写上了这样的话语:“同学们,最近几天天气忽冷忽热,很难让人捉摸。所以,同学们都应随时随地注意天气变化,以防感冒。”
  为增强学生担当的自觉性,学校每学期开展“今天我当值”职务担当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勇于担当。
  主动承担班级大家庭的某一项事务并为之负责,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职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一种定位——在一个集体之中,一个人要对他人负责,而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只有先有个体责任意识,你才能产生集体荣誉意识。”一名学生从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从做好一件小事开始
  “尊重父母,经常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体贴关心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
  “自己的衣物、书包,自己清洗。”
  “家长分配给的家务劳动,要愉快接受,高兴去做。”
  ……
  这些是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在家庭中必须担当的责任。
  学校将“担当教育”延伸到了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白,从没有到有,从小到大,父母承担了无尽的责任。没有这些责任,就不会有自己今天所享受到的关怀、温暖、爱和亲情。
  教师要求每名学生在心中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有了担当的能力之后,你应该对父母担当什么?
  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双休日“我当一天家”活动,在实际操持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在角色换位中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学生在做事中成长,精神也在担当中升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多了一份对责任的理解和感悟。
  一名学生在他的关于“责任”的感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前觉得许多事情不用自己操心,所以做得少,想得也少。可接受了‘担当教育’后,才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做儿子,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帮助父母,哪怕只是做一点家务活;做学生,有责任好好学习……”
对社会尽一份责任
  在二十中,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学生们利用课余凤凰彩票对校园周边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寻求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他们有的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同老人们聊天;有的到街头清理“牛皮癣”,为维护良好市容市貌尽力;还有的将自己读过的图书捐献出来,帮助社区建立图书室。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诸如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让学生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也为社区尽一份责任。学生们到当地的商场帮助打扫卫生,并且向行人发放宣传单,倡导人们热爱家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摒弃陋习,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环卫工人每天凌晨就上街清扫保洁,实在不容易。我们要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能乱扔乱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