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那里寻找力量

本报记者 康希福 宋洪昌
  “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校,怎么会喜欢学习?如果学生不喜欢学习,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积极性怎么激发?教育教学质量怎能有保障?”在德州市第九中学校长申青学看来,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校。而要让学生喜欢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改变学校就要从改变教师开始。从来到德州九中开始,申青学就一直在做着改变教师的工作,从教师那里寻找改变学校的力量。几年下来,老师们变了,学校也变了。
让教师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2010年8月,申青学受组织安排,来到德州市第九中学担任校长。从校长到校长的角色没有变化,但学校环境的不同让他也着实忐忑了好久。初来乍到,他感觉到新学校和原来的学校相比有很多地方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怎么办?是从治理学生乱象入手,彰显校长权威,还是从抓典型开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申青学想到的并不是这些。他认为,没有哪位教师希望自己的学校乱糟糟,也没有哪位学生希望自己的学校垫底儿。每个人的身后都隐藏着巨大的正能量,需要校长去激发。只有全校师生充满了正能量,学校的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申青学决定先走到老师们中间去。这样一来,他发现了一些不希望看到的问题:老师们的办公室全部在办公楼的阴面,冬天见不到阳光,阴冷难耐;管理部门办公区设置不合理,离教学楼较远,不能及时关注班级的情况,无形中拉开了职能部门与师生的距离;学校的冬季供暖存在问题,温度不高,办公室、宿舍楼不暖和,不少教师不得不准备了小棉褥,或围在腰间,或盖在腿上,等等。这些问题,老师们以前反映过,但学校一直没有解决。因此,老师们不满意。
  情况摸清楚了,如何改变学校的思路也就在申青学的心中渐渐明朗起来。
  老师们的办公室不暖和,那就想法改。于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全部搬到了朝阳的房间。依据冬季实际情况,学校的燃气锅炉调整了供暖温度。老师们的办公室暖了,家里也暖了,心中当然也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暖。有一位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下,我们从‘阴间’来到‘阳间’了。”
  学校里有3栋家属楼,盖起来好多年了,可房产证始终没有办下来。这成了老师们的一件心事。申青学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给老师们解决了这个大问题。老师们高兴地说:“申校长真为我们办实事啊!”
  申青学不仅办大事,也关注小事。他对老师们的一句善意提醒、一个温馨的提示、一声充满温情的问候,都成为一种正能量。每年放寒假的时候,在布置完工作之后,他都忘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提醒和倡导老师们与家人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要求老师们将学校发的福利拿出一部分来孝敬父母,并再三叮嘱老师们“要孝顺父母,不要惹老人生气”。从老师们在春节期间给他发来的祝福短信里,他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信任,也感觉到了老师们内心里的正能量在发酵。
  学校专门建起了一个教师阅览室,里面摆上沙发、茶几、藤椅。老师可以在这里阅读,搞教研活动;也可以放松一下,喝杯茶或者咖啡。这些小事情给老师传递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引领,让老师感受到校长的眼里有老师。老师的心气越来越顺,工作态度、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觉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爱岗敬业精神又回来了。”申青学欣喜地说。
让教师更好地发展自己
  申青学认为,教师只有不断实现专业发展,才能与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相适应;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紧密相连。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与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每年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先进地区的优质学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除了外出学习,还组织教师听著名教育家举办的专题讲座、有效沟通讲座、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等等,让教师们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思想境界。通过评选学校“师德标兵”、“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让每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主要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除了师徒之间经常性听课以外,还举行了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读书心得写作比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让青年教师的成长进入快车道。
  一系列活动让教师们在工作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成就学生和完善自己所带来的愉悦。
让教师感觉自己重要
  申青学认为,根据“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长木板”就会变成“短木板”。
  他向记者讲述了评聘职称过程中的一件事情。那时,他刚来学校。几位老师找到了他,将称号、成绩等材料摆到他面前,诉说自己以往在职称评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怎么办?申青学首先了解此前评职称的方法,发现原来谁上谁下完全由评审小组的十几个人说了算。老师希望公平,但是怎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经过细致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学校出台了新的评价办法,要求必须由全体教师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作用。没想到,改革职称评定办法之后,连续3年没评上职称的那两位老师进入了晋级名单。评上的满意,而当年没有参评的多数老师也看到了希望。有了公平公正,大家就有了奔头,对学校充满了希望。
  申青学认为,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受到关注,受到尊重,享受到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公平与公正,是学校的良心所在。要想把学校搞好,靠的不是校长一个人,而是群众。于是,每年学校教代会上,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校长认真倾听、解答。这让老师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力量。他鼓励教师有意见就提,不能藏着掖着。谁提的意见好,对学校有利,谁就会受到表彰。此举让老师认识到:自己的意见、建议对学校发展有价值和意义,学校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
  教师办公区搬到朝阳面以后,原先的办公区成了艺体活动室。学校专门给每个美术老师设立了一个工作室,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静下心来创作,方便他们辅导艺术特长生。现在,学校有4个美术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带领一个或者几个社团。泥塑、剪纸、国画等社团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同学们欢迎,成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牌。
让教师成为幸福的“种子”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打造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会培养出幸福的学生。”申青学说,教育就是用一颗心去影响另一颗心。
  教师改变了,面对学生的时候也就不一样了。
  教师的职业幸福使得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心沉静了,遇到后进学生不乱发脾气了,讲究方式方法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开始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关系密切了;在家校沟通上,教师能主动联系家长了,家校关系进入良性循环了。
  以往,初三的学生随着毕业凤凰彩票的临近,损坏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初三学生中再也没有出现损坏公物的现象,而是在离校时对母校、对老师无限留恋。这是为什么?“学生变化的背后首先是教师的改变。教师看待学生眼光的改变、对待学生态度的改变,引发了学生看待老师的眼光的改变。因此,学生看待学校的态度也就自然改变了。”申青学说。
(本版摄影 周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