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让学生在综合实践基地体会劳动的意义

本报记者 赵云福 通讯员 鞠克亮
  近年来,潍坊市以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为载体,从资源统筹、模式创新、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狠抓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潍坊市自2001年起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目前,每个县(市、区)都建成一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每年有500余批次、10余万名中小学生轮流到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
让学生走出教室
储备生活技能
  每周一上午,来自市区的六七百名中小学生集体乘坐大巴车来到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启为期一周的实践之旅。
  迎接他们的是实践基地刻意为他们准备的生活劳动课。学生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宿舍,然后整理床铺、收拾行李等。因为在这一周里,学生要吃住在基地、劳动在基地。
  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劳动锻炼的机会。比如各班都设有生活班长,负责指导同学饮食,一日三餐为同学盛饭,在劳动中体验服务的价值。实践基地还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志愿服务岗位,如清运校园垃圾、帮公寓晾晒被褥、帮餐厅收拾餐具等。这些服务岗位由学生自己认领。完成质量高的学生除了能得到班级量化考核志愿服务分外,还能领到优秀志愿者证书。
  一些家庭劳动在实践基地升华为生活技能课。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长孙桂芳说:“实践基地开设生活技能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在劳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基本的劳动和生活技能,储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成为幸福的劳动者。”
科学设计劳动课程
学生参与率百分百
  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
  潍坊市9处实践基地一直承担着实施劳动教育的任务。潍坊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初中二年级要到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除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外,还要学习劳动技术类、社会关注类、学科拓展类、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类、生活技能类、科学素养类、自然保护类和自我提升类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技术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积极参加劳动,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社会关注类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学科拓展类课程引导学生在已有学科知识基础上寻找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类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学会对自己的人生简单规划的方法;生活技能培养类课程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等现代公民必备技能;科学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自然保护类课程涉及自然奥秘、环境污染等;自我提升类课程涉及性格解析、拓展训练等。这些课程是实践基地根据潍坊市教育局下发的《潍坊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指导意见》,结合学科知识、地域文化、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人生规划、生命教育等开发的,以动手实践、感悟体验为重点,采取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获取等方式,以学科知识的整合、迁移、应用为途径,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深受学生喜爱。十多年来,潍坊市为100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适合的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课程完成率达100%,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效益,潍坊市还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运行模式,课程资源集中使用。初中学生集中寄宿制活动一周,累计达40个课时,完成20个模块;小学生集中寄宿制活动3天,累计达21个课时,完成12个模块。模块活动凤凰彩票采取弹性制,每个实践活动项目为1.5个小时。学生活动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学生来到实践基地,重新分班,30人为一个班,每班配备两名生活指导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潍坊市注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和激励性,从主题选择、设计制作、方式创新、结果呈现、自我提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学生的活动态度和习惯、能力和方法、研究结果、自我发展等。评价的表述采取分值与星级个性评价相结合,涉及学生的课堂评价、课程阶段性评价、个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
  自2004年起,潍坊市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考查科目纳入中考,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基本条件;把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学习情况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依托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结硕果
  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潍坊各实践基地开发了丰富的劳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培养了专业教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潍坊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成长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较短凤凰彩票内形成思维多元化、创意化,培养乐于实践、善于创新的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求知方法和路径,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调查、实验、操作、探究、设计、制作,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里,学生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炒菜做饭,第一次组装机器人,第一次拓展训练……这些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新的学习领域给了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