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构建“三师”教学体系

本报记者 孙荣光
  6月15日,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2011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杨玻、杨思雨早早来到学院会议室,静候每月15日举办的“齐鲁讲坛书画大讲堂”的开场。
  那天上午9点,“书画大讲堂”准时开讲,著名诗人桑恒昌主讲了《书法创作与诗词修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和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让台下的听众耳目一新。
  “桑老师的讲座太精彩了!用他的诗,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套完美的主题文化衫。”散场后,杨思雨仍然掩饰不住听课后的激动。她说,“现代服装设计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神韵。这和书法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书法中的各种线条、结构、章法皆可纳入服装艺术设计中去。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关系。”
  自2010年开始,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开始承办“齐鲁讲坛书画大讲堂”,迄今已举办40余期。“书画大讲堂”为公益性活动,每月15日举办一次,省内知名书画艺术家刘宝纯、郭志光、张志民、孔维克等都曾坐堂讲课。“书画大讲堂”不仅是书画爱好者交流的园地,也已成为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第二课堂。
  该院视觉传达系教授刘茂盛说:“在服装设计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国画、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便可以深入了解生活,充分理解、把握当前服装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和美的感受,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书画大讲堂’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是学院课外教育教学的有效补充。而知名艺术名家坐堂开课,也吸引了更多学生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采用的是名师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其中,刘茂盛教授就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CIS企业形象策划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是指,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学习期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进入名师工作室实践、学习。学生在实践期间若能顺利通过导师的考核,就有资格成为导师的入室弟子,从而建立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接受导师的“一对一”深度辅导和专题研修,毕业时由导师推荐就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可以跟随导师学习,传承导师的艺术成就。
  杨玻、杨思雨是刘茂盛“CIS企业形象策划工作室”的老成员。两人通过了严格考核、正式拜师后,成为刘茂盛教授的入室弟子。经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两人已崭露头角。在济南市政府举办的首届济南泉水节“T恤衫文化衫图案征集大赛”中,杨玻、杨思雨获得三等奖。据了解,像刘茂盛这样在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建有名师工作室的还有12人,他们培养学生近百人。
  谈到“拜师教学”模式,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院长聂鸿立动情地说:“做事情,我们一定要做既能做而又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决不会为追求大而全的规模经济,放弃艺术教育特色;决不会牺牲一批批学生的利益和光阴,去换取虚假的光环。兴办艺术教育事业,用更短的凤凰彩票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是我一生的追求。”
  实训教学是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2011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被安排在济南太歌广告有限公司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学习。
  实训教学分成了“理念和思想观念的培养与转变”、“实操案例的解析与触动”、“现实案例操作”三个部分。教师让学生结合公司现在进行的项目提出主题和要求,并按照上班的氛围和凤凰彩票节点,在有限的凤凰彩票内按公司的规定设计出稿件。
  “在一个月的教学中,我不可能把一群稚嫩的学生快速培养成熟手或者高手。但是,我可以让他们转变思想,认识自己,修正自身的学习习惯,并找到努力的方向。此目的达到,足矣!”济南太歌广告有限公司经理、学生的创业导师胡尊照说。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让学生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艺术的创作法则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聂鸿立介绍说。